淡褐小嘲鸫(英文名:Chalk-browed Mockingbird,学名:Mimus saturninus),是雀形目嘲鸫科小嘲鸫属的鸟类。广泛分布于南美洲,包括巴西、玻利维亚、阿根廷、巴拉圭、苏里南和乌拉圭等地。其最显著的外部特征是具有宽大的白色眉纹,上体呈棕色,下体偏白,胸羽略带灰色,两胁微染黄褐色。该物种存在四个亚种,各自在体型、嘴长和羽毛色彩上有细微差异。
外形特征:淡褐小嘲鸫体型介于23.5至26厘米之间,体重约55至73克,雄鸟略大于雌鸟。成鸟的冠部深棕色,眉线显眼的白色,脸颊白色,上体棕色带有深色条纹,臀部偏黄褐色。翅膀黑色,展翅时可见模糊的白色翼斑,尾巴黑色,多数尾羽末端有白色,最外侧尾羽边缘亦为白色。下体白色,胸部稍带灰色,两胁微有暗色条纹。幼鸟颜色比成鸟更浅,下体更偏黄褐色,胸部有明显的暗色条纹。
鸣叫特征:淡褐小嘲鸫的叫声丰富多变,包括一系列响亮的音符、颤音和短语。其典型的叫声为尖锐穿透的“tshrip”,警戒声为“snorting sha-sha-sha”。它们常模仿其他物种的叫声,如阔嘴鵟和美洲隼。
生活习性:淡褐小嘲鸫栖息于多种非森林环境,如稀树草原、森林边缘、低矮开阔的树林、牧场上的零星树木、巴西的灌木丛(cerrado)、卡廷加灌木丛(caatinga)以及苏里南的棕榈沼泽。常见于乡村聚落附近,也出现在城市公园和花园。它们主要居住在低地,但在阿根廷北部可高达约2500米。大部分时间它们是留鸟,但南部种群(如巴西东南部)可能部分迁徙。它们以昆虫、蜘蛛、蠕虫、小果实、种子和浆果为食,偶尔捕食其他鸟类的蛋和雏鸟。觅食活动主要在地面进行。
生长繁殖:淡褐小嘲鸫的繁殖期为9月至次年1月,实行一夫一妻制。在巴西和阿根廷的记录显示,巢中有帮手协助,有时是前一批幼鸟,有时是与繁殖对无关的个体,帮助领域防御、巢穴守卫和喂养雏鸟。巢通常建在低矮树木的树冠或茂密多刺的灌木丛中,离地面高度0.5至6.5米,平均在1.9米左右。每窝产3至4枚蛋,蛋壳呈淡绿色,带有密集的红棕色斑点和斑块,孵化期大约12至15天。雏鸟由双亲喂养,若有帮手在场也会参与,出巢后一周左右仍受父母照顾,随后在非繁殖季节留在父母领域内。它们是紫辉牛鹂寄生的常见宿主,尤其是在南方,大约80%的巢被寄生。
区别辨识:淡褐小嘲鸫与其他嘲鸫属物种的区别在于其特有的宽白色眉纹和特定的叫声模式。亚种间主要在羽毛色泽和体型上有细微差别。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淡褐小嘲鸫广泛分布在南美洲,包括亚马逊河下游地区、巴西东南部、玻利维亚、阿根廷、巴拉圭、苏里南和乌拉圭。四个亚种分布区域各异,M. s. saturninus出现在苏里南南部和巴西亚马逊州;M. s. arenaceus在巴西东部,从帕拉伊巴州向南至巴伊亚州东部;M. s. frater在玻利维亚中部和东部以及巴西中部大部分地区;M. s. modulator分布于玻利维亚东南部、巴拉圭和阿根廷中部以及巴西极东南部。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淡褐小嘲鸫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淡褐小嘲鸫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