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䴓

Giant Nuthatch Sitta magna

巨䴓(英文名:Giant Nuthatch,学名:Sitta magna),是雀形目䴓科䴓属的鸟类。体型约与鹎相当。其上体为灰蓝色,前额至背部为淡灰色,眼纹深黑,下体为淡灰色,腹部略带淡黄褐色调。分布于中国中南部至泰国西北部,主要栖息于成熟松林。IUCN:EN(濒危)。

外形特征:巨䴓体长19.5厘米,体重36-47克。头部具显著的黑色眼纹,雄鸟在新鲜羽毛时,额头黑色,冠部淡灰色,眼纹从鼻孔延伸至肩部,深黑色并略带光泽。上体颜色随个体差异,雌鸟的颈背和上背淡黄色,下背较淡,更蓝灰色。幼鸟的冠部为麦色,上体更灰色,眼纹较暗淡,翅膀边缘暖棕色。喙长且尾长。

鸣叫特征:发出响亮的类似乌鸦的叽叽喳喳声,包括快速的‘gd-da-da’、‘dig-er-up’或‘get-it-up’等音节,有时发展为更旋律的‘kid-der-ku’或‘ge-de-ku’,亦会发出‘gu-drr, gu-drr, gu-drr’的粗糙声音。

生活习性:偏好成熟松林环境,尤其在干燥山脊的橡树-栗树林中。高度分布从1200米到3400米不等。行为上相对安静,但仍展示倒挂觅食的行为。以昆虫和浆果为食。

生长繁殖:繁殖信息有限,已知在三月左右筑巢,巢穴位于树干自然洞穴中,高约2米,入口向上,内部含3只半羽化雏鸟。

区别辨识:与同属其他物种相比,巨䴓体型最大,具有独特的黑色眼纹和较长的喙与尾巴。与云南䴓区别明显,后者体型较小,具白色眉纹。

保护现状:IUCN:EN(濒危)。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新增,保护级别:Ⅱ级(2021.02.05)。全球数量估计为1500-2800个个体,面临生境破坏和退化的威胁。

地理分布:分布于中国中南部(四川、贵州、云南)、缅甸东南部、泰国西北部,以及可能的中国云南边境至老挝极北端。在中国,见于云南北部的玉龙雪山至南部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其他:松树林的商业采伐和燃料木采集严重威胁其生存,部分保护区已消失其踪迹。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巨䴓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巨䴓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