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拉蚋莺(英文名:Para Gnatcatcher,学名:Polioptila paraensis),是雀形目蚋莺科蚋莺属的鸟类。体型小巧、尾羽较长的蚋莺,过去曾被归入“圭亚那蚋莺”复合体。其最显著的外部特征是整体朴素的灰色羽衣,背部略深,腹部偏白,具细碎的白色断环眼纹及白色外侧尾羽。该鸟仅分布于巴西亚马孙河以南的热带雨林林冠层,极为隐秘,数量稀少,因林冠观测困难而极易被忽视。
外形特征:体长10–11厘米,体重约6克。雄鸟羽色朴素:头部、胸部与背部为鼠灰色;眼周具不明显的白色断续眼圈;翼黑褐色,初级覆羽与飞羽具灰色羽缘;尾羽黑色,最外侧一对尾羽除基部内缘外全为白色,次外侧一对白色部分约占50%,第三对仅具3–6毫米白色尖端;下体白色,喉部与胸部之间几乎没有灰白对比。雌鸟与雄鸟相似,但面部羽色更淡。幼鸟羽色尚无描述。虹膜深褐色,喙与跗跖、趾均为黑色。
鸣叫特征:典型鸣唱为快速连续的6–10声高亢“sip”音,音调尖锐(主频约6.4 kHz),单音持续约0.08秒,间隔约0.12秒,整段叫声可多次重复,中间短暂停顿。
生活习性:留鸟,终年栖息于潮湿原始热带雨林的林冠及林缘,海拔多在500米以下。活动范围包括亚马孙州、马托格罗索州、帕拉州、马拉尼昂州以及玻利维亚北部的多个潮湿森林生态区(如茹鲁阿–普鲁斯、马代拉–塔帕若斯、塔帕若斯–欣古、欣古–托坎廷斯–阿拉瓜亚、托坎廷斯/平达雷)。在林冠及亚林冠层灵活穿梭觅食,具体食物构成尚无记录,推测与其他蚋莺属成员类似。
生长繁殖:目前尚无关于繁殖期、求偶行为、营巢、交配、产卵、孵化及育雏的任何资料。
区别辨识:与同属“圭亚那蚋莺”复合体的其他成员相比,帕拉蚋莺尾羽更长,整体羽色更淡;与雌性热带蚋莺区别在于眼下区域为灰色而非白色。
保护现状:IUCN: 未评估。研究资料极度匮乏,推测其确属稀有,但为该复合体中分布最广的成员;仅托坎廷斯/平达雷潮湿森林生态区被认为面临严重威胁。
地理分布:繁殖区与非繁殖区一致,均位于巴西亚马孙河以南,从亚马孙州中部向南至马托格罗索州西部及中部,向东至帕拉州东北部和马拉尼昂州,向西延伸至玻利维亚北部。
其他:分子系统学研究后,本种从原先的圭亚那蚋莺复合体中独立出来。尼格罗蚋莺(facilis)、伊南巴里蚋莺(attenboroughi)归入本种。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帕拉蚋莺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帕拉蚋莺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