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岛池鹭(英文名:Malagasy Pond Heron,学名:Ardeola idae),是鹈形目鹭科池鹭属的鸟类。别名: 马达加斯加群岛池鹭,中型涉禽,分布于马达加斯加、阿尔达布拉环礁,非繁殖季迁徙至非洲中部和东部。体长45-48厘米,繁殖期羽毛纯白,蓝喙黑尖,红腿,非繁殖期羽毛转为棕色条纹,白翼和腹。其数量在近50年内显著下降,目前全球仅存约1300-4000成熟个体。
外形特征:马岛池鹭身长45-48厘米,体重250-350克,雌雄体型相似。繁殖期羽毛雪白,蓝喙黑尖,红腿,眼金黄;非繁殖期羽毛棕黑相间,绿喙黑尖,白翼明显。幼鸟具淡橙喙,绿眼,成年前有独特雏羽。成年鸟有长羽冠,背部有延长的羽毛,圆尾,足长,中趾具栉缘。
鸣叫特征:发出持续0.5秒的飞行叫声,间隔5秒,用于保持飞行中的距离;还有威胁性的'burr'叫声。
生活习性:栖息于各种淡水湿地,包括沼泽、湖泊、稻田,偏好隐蔽在树和灌木中。迁徙至非洲东部和中部,非繁殖季常见于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地。以鱼类、昆虫、小无脊椎动物为主食,偶尔捕食小型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生长繁殖:群居繁殖,筑巢于树、灌丛或地面,巢由枝条构成。繁殖期为10月至翌年3月,每巢产卵3-6枚,卵色多样,无斑点,雌雄共同孵化,孵化期21-25天,雏鸟晚成性。
区别辨识:与白翅黄池鹭区分:繁殖期羽毛更白,非繁殖期身体颜色更深,对比腹部和翅膀更明显。体型较壮实,喙重,翼尖方形。
保护现状:IUCN:EN(濒危)
地理分布:繁殖于马达加斯加、阿尔达布拉环礁;非繁殖期分布于非洲中部和东部,包括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刚果民主共和国、马拉维、赞比亚、津巴布韦、莫桑比克。
其他:面临的主要威胁包括生境丧失和人为干扰,如收集鸟蛋和幼鸟。已制定物种行动计划以保护该鸟种。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马岛池鹭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马岛池鹭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