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氏长尾食蜜鸟

Gurney's Sugarbird Promerops gurneyi

格氏长尾食蜜鸟(英文名:Gurney's Sugarbird,学名:Promerops gurneyi),是雀形目非洲食蜜鸟科非洲食蜜鸟属的鸟类。以长而稍弯的喙和渐长型尾羽为显著特征。主要分布在南非的高山草甸地区,偏好含糖灌木丛生的环境,如银糖树(Protea roupelliae)。该鸟种体型中等,约23至29厘米长,体重介于23至46.5克之间。

外形特征:雄鸟头部呈深红褐色,具有黑眼眶、白色眉纹和须纹,背部灰褐,尾羽长11至19.3厘米,暗棕色,第六初级飞羽内侧有三角形突起。雌鸟较雄鸟小,尾羽和喙亦短,次级飞羽边缘呈褐色。幼鸟颜色较淡,胸部和黄色臀部带绿色调,次级飞羽边缘呈褐色。

鸣叫特征:鸣唱为一系列快速、高音、杂乱的啾啾声和颤音,形成“swip-cheek-cheek-cha-wing-kling-ching”的旋律。兴奋时会发出“sa-weep-chi-chi”的短促叫声,遇险时则有尖锐的‘sskirrit’警报声。

生活习性:主要栖息于银糖树为主的高山草甸,冬季迁移到低海拔地区,如花园中的芦荟(Aloe)。以花蜜为主食,尤其是银糖树、灰树(Greyia radlkoferi)和树状大戟(Halleria lucida),同时捕食昆虫,如甲虫和膜翅目昆虫。在繁殖季节后,会进行局部分散和短距离的海拔迁移。

生长繁殖:繁殖季主要在9月至翌年2月,雌鸟筑巢,巢为开放杯状,由蕨类、金丝桃和石楠的茎叶构成,内部衬以细软材料和含糖种子,通常位于地面1.7至2.7米高的银糖树中。每窝产卵2枚,孵化期16至17天,雌鸟孵卵,两性共同喂养幼鸟,巢期19至23天,离巢后幼鸟继续被喂养20天。

区别辨识:与较大的长尾食蜜鸟相似,但后者尾羽更长,有类似胡须的条纹,鸣唱更粗犷,缺乏红褐色胸带和顶冠。

保护现状:IUCN:NT(近危)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于南非东北部的山地草原,包括Transvaal和Natal地区的山地酸性草地和东部Cape省,Limpopo省也有分布。在东津巴布韦高地和邻近的莫桑比克有一孤立种群。

其他:对商业银糖树种植区造成损害,有时导致控制措施的实施。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格氏长尾食蜜鸟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格氏长尾食蜜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