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腹绣眼鸟

Indian White-eye Zosterops palpebrosus

灰腹绣眼鸟(英文名:Indian White-eye,学名:Zosterops palpebrosus),是雀形目绣眼鸟科绣眼鸟属的鸟类。属于绣眼鸟科绣眼鸟属的小型鸟类,主要分布在印度次大陆至中国南部和东南亚。其最显著特征为橄榄绿色的上体、白色眼环和黄色喉咙,腹部呈灰色带黄色斑纹。该物种曾被统称为东方绣眼鸟,但在分类学调整后,现名更准确反映其地理分布。

外形特征:灰腹绣眼鸟体型小巧,约9.6-11厘米长,体重5.6-11克。额部和眉线黄绿色,眼睑黑色延伸至白眼环中部,眼环前部被黑色斑点打断;头部和背部橄榄绿色,臀部偏黄;翅膀和尾巴黑褐色,边缘橄榄绿;下巴、喉咙、上胸部及尾下覆羽黄色,余下腹部淡灰白色,可能带有一条纵向黄色条纹;虹膜棕黄色;喙深棕色至黑色,下颌基部蓝灰色;腿青灰色。雌雄相似,幼鸟色彩较暗淡。不同亚种主要在颜色调和下体图案上有细微差异。

鸣叫特征:群居时持续发出尖锐而单调的‘jeww’或‘cheuw’声,类似新生家鸡的叽叽声。繁殖季节的鸣唱较弱,由模糊的叫声组成,开始几乎听不见,逐渐增强后又迅速减弱。

生活习性:栖息于多种生境,从落叶林到常绿林,甚至红树林和果园,偏好较为开放的森林区域而非浓密灌丛。群居生活,有时与其他鸟类混群。以跳跃的方式在树冠层活动,主要摄食昆虫、花蜜和小型果实。迁徙行为有限,主要是季节性移动。

生长繁殖:繁殖期从2月延续至9月,筑巢期多在4-6月。雌鸟为主或双亲共同建巢,巢为精致的杯状,由植物纤维、蛛网等构成,悬挂在树枝分叉处。每窝产卵2-4枚,通常3枚,孵化期10-11天,双亲共同孵化和喂养雏鸟,雏鸟10-11天后离巢。

区别辨识:暗绿绣眼鸟的区别在于灰腹绣眼鸟腹部中央具有一道黄色斑纹,眼睑及眼区黑色,眼环较窄。与红胁绣眼鸟的区别在于后者两胁为栗色。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印度次大陆、中国南方、东南亚及巽他群岛。在中国大陆,广泛分布于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的常绿阔叶林和次生林中。

其他:近年来,由于分类学上的重新评估,原先归属的多个亚种已被划分至其他新物种中,使灰腹绣眼鸟的地理范围更加集中于印度次大陆及其邻近地区。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灰腹绣眼鸟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