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绣眼鸟(英文名:Warbling White-eye,学名:Zosterops japonicus),是雀形目绣眼鸟科绣眼鸟属的鸟类。橄榄绿色的小鸟,具显著的白色眼圈。广泛分布于东亚,从日本至大巽他群岛(除婆罗洲)、苏拉威西岛、摩鹿加群岛、小巽他群岛及菲律宾(除苏禄群岛)。在亚洲本土,不仅是常见物种,还在艺术作品中多次出现,历史上曾被当作笼鸟饲养。
外形特征:体长10至11.5厘米,体重7.5至13.9克。雄鸟指名亚种为橄榄绿背部,无前额黄斑,具平均宽度的白色眼圈,前端常被黑色斑点中断,黑色眉线沿眼圈下延。喉咙与上胸柠檬黄色,其余下部呈淡灰色,两胁至腹部多为肉桂橄榄色,仅腹部中心白色。下尾覆羽浅柠檬黄色,虹膜棕或黄棕色,喙灰石板色,腿灰色。雌雄相似,幼鸟如成鸟,但眼圈初期偏灰。与灰腹绣眼鸟的区别在于其更深的冠部与上体颜色,以及缺失的黄色腹侧条纹。
鸣叫特征:鸣唱和鸣叫为高音调的‘啾’声。
生活习性:生活在森林、灌丛、公园、花园、农田和城市区域,从树冠底层到顶部活动,以果实、昆虫及花蜜为食。常在活跃的群队中旅行,快速弹跳飞行于树冠间,很少在地面发现。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一对鸟选择距离地面1至30米的高度筑巢,巢由蜘蛛网、苔藓、地衣和哺乳动物毛发构成,杯状,直径约56.2毫米,深度约41.7毫米。筑巢时间平均7至10天,材料可能来自其他鸟巢。巢通常一次使用,有时一季会重复使用至三次。白眼鸟为杂食性,以多种开花植物的果实、各类昆虫和花蜜为食。
区别辨识:与灰腹绣眼鸟的区别主要在于较深的冠和上半身,以及缺少黄色的腹侧条纹。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欧亚大陆,远东,澳新界:广泛分布于亚洲东部,从日本至大巽他群岛(除婆罗洲)、苏拉威西岛、摩鹿加群岛、小巽他群岛和菲律宾(除苏禄群岛)。在夏威夷群岛,自1929年引入以来,已遍布所有岛屿。
其他:原种复杂,涉及多个物种复合体。近年来的分子系统学研究帮助澄清了部分关系,但仍需进一步研究。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日本绣眼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