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背夜鹭(英文名:White-backed Night Heron,学名:Calherodius leuconotus),是鹈形目鹭科 Calherodius 属的鸟类。一种中型涉禽。黑色头部,背部具大块白斑,颈部棕褐色,上体石板灰色。广泛分布于非洲的草木茂密淡水环境,如河流、湖泊和红树林。
外形特征:白背夜鹭体长50-56厘米,拥有黑色头部和短厚的冠羽。背部显眼的白色斑块,黄眼环,黑色鸟喙,喙基部附近黄色,虹膜黄绿色,眼先黄色,颏部白色,颈部棕褐色,翅膀石板色,尾部黑褐色底部浅黄色,腹部浅棕色,腿和爪橙绿色。幼鸟胸部有条纹,上翼覆羽有白色斑点。
鸣叫特征:发出响亮的‘kroak’叫声,当受惊时;被干扰时会发出‘taash’叫声。
生活习性:栖息于草木茂密的淡水环境,如河流、湖泊和红树林。通常夜间活动,白天在浓密植被中休息。食物包括小鱼、两栖类、软体动物、甲壳类、飞蚁、苍蝇和其他昆虫。它们可能进行季节性迁移,与雨季相关。
生长繁殖:集小群繁殖,树上营巢,巢由树枝搭建,内部垫以柔软材料。每巢产卵2-3枚,偶尔4-5枚,孵化期约23-26天,雏鸟覆盖橄榄棕色绒毛,约6-8周后离巢。
区别辨识:与夜鹭相比,体型较小,头部较大,背部和翅膀上的斑点更多,上翼较短。幼鸟通过眼周的白色环和黑色顶冠辨别。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在某些地区如南非和纳米比亚,由于栖息地破坏,被视为极危物种。
地理分布:广泛分布于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从塞内加尔到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安哥拉北部、东北部和南部,刚果,坦桑尼亚;马拉维、赞比亚、博茨瓦纳北部至南非东部。
其他:已知在马拉维的Lilongwe自然保护区和Liwonde国家公园繁殖。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白背夜鹭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