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耳相思鸟(英文名:Silver-eared Mesia,学名:Leiothrix argentauris),是雀形目噪鹛科相思鸟属的鸟类。又称: 相思鸟、七彩相思鸟、黄嘴玉。最显著特征为银白色的耳羽,分布于南亚和东南亚的喜马拉雅山脉至印尼苏门答腊岛一带。性情活泼,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尤其在秋冬季节会成群出现。
外形特征:银耳相思鸟体长15.5至17厘米,体重22至29克。头部黑色,耳羽亮银色,胸部橙色,翼上有鲜艳的红色斑块。雄鸟具有鲜明的黑冠,前额有一小片橙黄色,耳羽银光闪闪,颈背铜红色,胸腹部橙黄色,上体灰色橄榄色,翅膀基部有红色斑点。雌鸟颜色较为暗淡,喉部和胸部颜色较浅,翼斑和黄色边缘较不明显。幼鸟比成鸟更暗淡,头部黑色较不鲜亮,体色更显模糊。
鸣叫特征:鸣声为重复的、欢快、响亮且音节分明的下降音调‘che tchu-tchu che-rit’或‘che chu chiwi chwu’。也有平缓的‘pe-pe-pe-pe-pe’叫声和尖锐的叽叽喳喳声。
生活习性:栖息于平原及海拔1000米左右的丘陵地带,活跃于林下灌木层或竹丛间。以昆虫及其幼虫为主食,也食用草莓、悬钩子、榕果等植物果实和种子。秋冬季节成群活动,可达30只以上,甚至在繁殖季节也会结群。
生长繁殖:繁殖期为5月至7月,筑巢于林下灌木上,巢呈杯状,由草叶、草茎、根等构成。每窝产卵3至5枚,卵大小约21至23.4毫米×15至17毫米,孵化期14天,雌雄轮流孵卵。
区别辨识:与红嘴相思鸟相比,银耳相思鸟的耳羽银白,头部黑色更加鲜明,翼斑红色更为突出。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新增,保护级别:Ⅱ级(2021.02.05)。
地理分布: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至印尼苏门答腊岛,东洋界。在中国大陆,常见于南部省份,包括广西、云南等地。
其他:在香港被引入,形成了自给自足的种群。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银耳相思鸟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银耳相思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