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背苇鳽

Black-backed Bittern Ixobrychus dubius

黑背苇鳽(英文名:Black-backed Bittern,学名:Ixobrychus dubius),是鹈形目鹭科苇鳽属的鸟类。属于鹭科苇鳽属的小型鸟类,全球罕见,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东南部、西南部、东北部至维多利亚州南部以及新几内亚中南部、中北部、东南部和西澳大利亚远西南部。该鸟种是世界上最小的鹭之一。

外形特征:成年雄性黑背苇鳽体长25至36厘米,体重59至120克,翼展41至49厘米。雄鸟拥有光泽黑色的冠、背部和尾巴,深红棕色颈背,暗色翅膀上有大块淡黄色斑点,大部分下体白色,带有深浅棕色条纹,腹部和尾下覆羽纯白。雌鸟背部和冠部的黑色被棕色取代,下体条纹更重,翅膀上呈棕色斑点。幼鸟头部黑色条纹厚重,颈背红棕色条纹,背部暗棕色条纹,尾巴黑色,翅膀灰棕色带突出的红棕色尖端,下体白色,明显条纹呈黄色;喙黄色,眼黄色,腿和脚绿黄色。

鸣叫特征:在繁殖季节,雄鸟发出深沉、沙哑的低音单音节‘kahr-kohr-kohr’,类似木头缓慢锯开或青蛙叫声,每十音节一组。雌鸟在巢附近发出责备式的‘quock quock’声。

生活习性:偏好芦苇丛、密集淡水沼泽和边缘有丰富植被的水道,包括高过1.5米的倒伏或死亡材料的厚实芦苇床。夜行性,单独觅食,以甲壳类、虾、小龙虾、昆虫、鱼和蛙类为食,通过等待或潜行捕食。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大约在10月中旬至次年1月。一窝产3-4枚白色卵,大小约为30.9至35.1毫米×24.3至26.4毫米。双亲轮流孵卵16至21天,雏鸟异步孵化,孵化后约25至30天离巢,之后再依赖父母两周。

区别辨识:黄苇鳽区分困难,可通过喙长(小于50毫米为黄苇鳽,大于45毫米为黑背苇鳽)、翼斑颜色(黑背苇鳽较黄白色,黄苇鳽的更白或部分白色)、羽毛细节差异进行区分。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在澳大利亚被认为是近危,在维多利亚州列为濒危。全球种群估计约5000成熟个体,主要在澳大利亚,包括西澳大利亚西南部的1000多个体。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南部、西南部、东北部至维多利亚州南部,以及新几内亚中部和南部,西澳大利亚远西南部。在新几内亚季节性出现在莫尔斯比港附近的Waigani沼泽。

其他:近年来在新喀里多尼亚繁殖,2001年在努美阿有记录。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黑背苇鳽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