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头噪鹛(英文名:Chestnut-hooded Laughingthrush,学名:Pterorhinus treacheri),是雀形目噪鹛科Pterorhinus的鸟类。特有于婆罗洲的高山地区。以独特的暗栗色头部、灰色身躯、鲜亮的橙色喙和银色翼纹著称,常出现在山地森林及边缘地带。该鸟种身长22至24厘米,两性相似,以其悦耳的鸣唱和大胆的行为为人所知。
外形特征:成年栗头噪鹛的头部、下巴、眼周、鼻羽和眉纹为深栗色,前额、头顶至眼睛下方颜色更深,顶部的羽毛略带灰白色。颈部侧面和背部呈淡赭石灰色,上翼和尾巴颜色稍深,翅膀上有显著的白色斑块。喉咙、胸部和上腹部为淡黄褐色,带有模糊的黄色条纹,侧腹偏灰,下腹部、大腿和肛周为赤褐色。虹膜红至红棕色,眼下方和后方有明亮的黄色半环状眼圈;喙色为黄褐色至暗橙色;腿为污黄色至黄色。幼鸟色泽较成鸟暗淡。三个已知亚种中,damnatus亚种胸部条纹较少,颜色较浅;griswoldi亚种腹面颜色更丰富。
鸣叫特征:鸣唱通常在黎明时听到,是一系列重复上升的、柔和的颤音,如“chu-wu, chwi-wi-wi-wi-wiee-wiu-wu”或“ch-wu, chwi-wi”。还发出刺耳的‘churrrrr’和咔哒声的叫声。
生活习性:栖息于婆罗洲北部中央山脉至巴里托乌卢地区的阔叶常绿森林、森林边缘、受干扰和次生林地及相邻耕作区,海拔高度一般在200至2800米之间,偶尔可达3350米。常在地面和树枝间跳跃,经常与小型哺乳动物和其他鸟类一起活动,尤其是与苏门答腊噪鹛混群。杂食性,以昆虫、果实和花朵为食。
生长繁殖:繁殖期为2月至4月及10月。巢为松散的杯状,由草茎、藤蔓、枯叶和根组成,无内部衬垫,外层有叶片骨架、蕨叶和少量羽毛,置于离地面约3至9米高的藤蔓丛或悬挂在小树上的蕨类植物丛中。每窝产2枚光亮的蓝绿色或蓝色蛋。
区别辨识:与非常相似的Garrulax mitratus相比,具有较浅、更清晰的栗色鼻羽、眼上区域和眉纹,眼圈仅位于眼睛下方和后方且为亮黄色而非白色,耳羽的栗色向上延伸至颈背,前额的羽毛更灰色,上唇和下巴为栗色,背部更纯净的灰色,下体颜色更浅的赭色,带有模糊的淡色条纹。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婆罗洲山区,包括北中部山脉(从基纳巴卢山到巴里托乌卢)和东南部的默拉图斯山脉,常见于沙巴州,包括基纳巴卢国家公园,以及东加里曼丹的卡扬门塔朗国家公园。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栗头噪鹛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