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喉噪鹛

Yellow-throated Laughingthrush Pterorhinus galbanus

黄喉噪鹛(英文名:Yellow-throated Laughingthrush,学名:Pterorhinus galbanus),是雀形目噪鹛科Pterorhinus的小型鸟类,主要分布在印度阿萨姆邦与缅甸西部交界区域,中国江西、云南分布的是两个独立种群。其最显著的特征是黄色的喉咙和黑色的面罩,体型较小,善于隐匿于亚热带常绿林和浓密灌丛中。

外形特征:黄喉噪鹛体长约23-24.5厘米,体重约55-57克。头部的冠和颈背呈淡灰色,逐渐过渡到背部的赭色或橄榄色淡暖棕色。翼缘和尾巴同样为赭色或橄榄色,尾巴中央有宽的黑褐色尖端和亚端标记,外侧羽毛有白色尖端。脸部有明显的黑色面罩,由额头、眼先、短眉纹、耳羽、上髭纹和下巴构成。胸部中间部分为鲜明的玉米黄色,尤其在喉咙处最为强烈,但在博物馆标本中会褪色至白色。雌雄相似,幼鸟头部黑色。

鸣叫特征:其鸣唱响亮而悦耳,由五个等间距的哨声组成,持续时间约为1.5秒,每个音符持续0.2秒。第一和第四个音符比第二和第五个更颤动且下滑,而后者为上扬的刺耳哨声。第三音符同样刺耳但下滑。这个旋律可以描述为'brrt-peewit-peow-brrt-peewit',每隔大约5秒重复一次。此外,还发出微弱的叽叽喳喳的群叫声。

生活习性:黄喉噪鹛栖息在丘陵地带的小型阔叶树上,偏好高度不超过3米的浓密阴暗次生林,常隐匿于亚热带常绿林和浓密灌丛中。它们在地面杂物中觅食,以昆虫为主,也吃蚯蚓、野生草莓和野杉树籽。喜欢在每天上午10点和下午16点左右到河边流动浅水里戏水,清洁羽毛。

生长繁殖:黄喉噪鹛是群居性鸟类,每年3月下旬成群结队出现在繁殖地,产卵、哺育幼鸟,随后迁移。它们通常选择常绿阔叶林地带作为栖息地,鸟巢筑在枝叶繁茂的大树上,至少离地面5米高,每对鸟儿一年只孵一次,大约10天后孵出2至4只幼鸟,两周后幼鸟就能自行觅食。

区别辨识:黄喉噪鹛与蓝冠噪鹛(Garrulax courtoisi)极为相似,但体型更小,嘴更短,具有蓝色的耳羽,且鸣唱有明显区别。与红腹噪鹛(Garrulax gularis)相比,黄喉噪鹛更小,嘴更短,有黑色下巴,无红色下体,且耳羽上方有蓝色斑块。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在印度东北部、缅甸和孟加拉国。在中国,江西婺源的种群已升为独立种靛冠噪鹛。

其他:黄喉噪鹛曾被归入Garrulax属,但根据2018年发表的分子系统发育研究,现已移至复活的Pterorhinus属。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黄喉噪鹛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黄喉噪鹛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