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纹噪鹛(英文名:Spotted Laughingthrush,学名:Ianthocincla ocellata),是雀形目噪鹛科Ianthocincla的鸟类。其最显著的外部特征是顶冠、颈背及喉部的黑色,上体及胸侧具有粗重的黑白点斑。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至缅甸和中国南部,常见于山林中及林下灌丛间,善于在腐叶间觅食。
外形特征:体长30–33厘米,体重104–136克。头部黑色,背部、翅膀和尾巴咖啡色,边缘带有蓝灰色高光。背部和胸部有密集的黑白斑点。雄鸟和雌鸟外观相似,幼鸟头部颜色较淡,上体白色斑点较小。不同亚种在色泽和斑点分布上有细微差异。
鸣叫特征:鸣叫声包括重复的丰富圆润笛音短语,如“wu-it, wu-u, wu-u, wi-u, wi-u”。此外,还会有更尖锐上升的‘fu’u’uwheen!’叫声,通常在雌鸟参与的二重唱中听到。
生活习性:栖息于高海拔森林的灌木层,偏好有灌木的开阔混合林、杜鹃花丛和田边的灌木丛。活动范围在2135–3660米之间,偶尔可达4100米,在中国低至1100米。在不丹,夏季偏好冷杉林,冬季会迁至更低海拔的松树林。
生长繁殖:繁殖期在5月至6月。巢建于离地面不超过2米的灌木、小树或蕨类植物丛中,由树枝、干草、竹叶、苔藓和蕨类植物构成。每窝至少产2枚卵,卵色淡蓝或深蓝绿色,可能有少量巧克力棕色斑点。雏鸟孵化期和成长期信息未知。
区别辨识:与类似物种G. maximus的区别在于头部全黑,脸颊至喉咙黑色,背部和颈部更偏红褐色,尾巴末端更方正。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在中国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保护级别为二级。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至缅甸和中国南部。在中国,分布于甘肃、湖北、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其他:在不丹较为常见,但在印度多为单独或少数群体出现。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眼纹噪鹛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眼纹噪鹛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