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背噪鹛

Barred Laughingthrush Ianthocincla lunulata

斑背噪鹛(英文名:Barred Laughingthrush,学名:Ianthocincla lunulata),是雀形目噪鹛科Ianthocincla的中国特有种,具有白色眼斑,上体带有黑色横斑,下体胸部也有横斑。分布于中国中部,包括甘肃南部、陕西南部、四川东北部、北部、西部、中部和西南部,主要栖息于山林和林缘。

外形特征:斑背噪鹛是一种中等体型的鸟类,长度约24至25厘米,体重约82克。它拥有淡棕色的外表,背部带有黑色条纹,翅膀呈蓝灰色。头部的冠羽和颈背略带灰白色调的乳棕色,上半身呈黄褐色,有等宽的黄褐色和黑褐色条纹,翼盖呈黑褐色并带有白色尖端,翼板为淡灰色;中央尾羽为脏黄褐色,带有黑褐色次端带和小白色尖端,外侧羽毛有较强的黑白尖端和邻近的灰色;眼周和眼上方区域为白色,延伸成短而宽的楔形;耳下覆羽为浅色丝质黄棕色;颊纹略深于冠羽,但与喉部和胸部的粉灰色乳棕色融合,胸部长有短的白色条纹,腹部为白色;下腹和尾下覆羽通常为温暖的黄褐色,散有暗色条纹;虹膜为黄色至白色;喙为绿色至黄色;跗跖为粉色。雄鸟和雌鸟外观相似,幼鸟的描述未见报道。亚种liangshanensis的前额、冠羽和颈背为黑褐色,头部侧面和颏至上胸为淡黑褐色,颈侧和下胸颜色较深。

鸣叫特征:斑背噪鹛的鸣唱为响亮、清澈且略带笛音的“chu-whí’u-wu-whu’u”,每3至7秒重复一次;第二只鸟,可能是雌鸟,会加入颤音的“tchrr-tchrr-tchrr-tchrr”。鸣唱也被转录为“wi-chu…wi-chu-chewee-chu”,其中“wi”音符被强调。

生活习性:斑背噪鹛栖息于海拔1200至3080米的开阔落叶林和混合落叶-针叶林,偶尔可达3660米的高度。它们更倾向于在地面和灌木丛中安静地觅食,以昆虫和一些植物物质为食,已知食用过蛾类(鳞翅目)。迁徙模式为留鸟,不进行季节性迁徙。

生长繁殖:斑背噪鹛的繁殖期在六月,目前没有其他相关繁殖信息。

区别辨识:斑背噪鹛与较为罕见、分布范围有限且喉咙颜色较深的白颈噪鹛在外观上非常相似,但斑背噪鹛的喉咙相对较淡,几乎无标记。亚种间可能存在细微的辨识差异。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斑背噪鹛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新增名录,保护级别为二级(2021年2月5日)。在中国中部山区的特定范围内相对少见。

地理分布:斑背噪鹛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的中国中部,包括甘肃南部、陕西南部、四川东北部、北部、西部、中部和西南部。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斑背噪鹛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斑背噪鹛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