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额山噪鹛(英文名:Snowy-cheeked Laughingthrush,学名:Ianthocincla sukatschewi),是雀形目噪鹛科Ianthocincla的鸟类。中国特有种,主要分布在甘肃和四川北部的高山上。脸颊雪白,上下缘有黑褐色条纹,与烟褐色眼先相连。体型中等,羽毛颜色独特。
外形特征:身长27至31厘米,背部橄榄灰,腹部粉褐带赭黄,翼侧灰,尾羽尖白。头顶至背部呈橄榄灰色,翼上有灰翼斑,尾部中央橄榄色,边缘灰色。脸颊白色,耳羽黑色,喉至腹部淡粉褐,下腹至臀部赭黄色。虹膜红棕色,喙暗角质色,基部黄绿,腿浅玫瑰灰。雌雄相似,雏鸟特征未详述。
鸣叫特征:鸣唱为连续尖锐的“hwii-u, hwii-u”或“h’wi-i, h’wi-i”。亦发出刺耳的沙哑叫声。
生活习性:栖息于针叶林及混交林,偏好林下有矮竹或灌木丛的地方。结小群活动,主要在地面觅食,偶尔攀至3至5米高的树木。以昆虫、种子、浆果为主食,也吃蚯蚓、草莓等。
生长繁殖:繁殖期5月至7月中旬,筑碗状巢于松树或冷杉等树上,距地面平均2.4米。巢由树枝构成,内衬莎草叶和其他植物纤维。平均一窝3.5枚绿色无斑点蛋,尺寸约27.1×19.8毫米,孵化期14天,雏鸟孵化重约4.7克,裸体,仅少数灰白绒毛。育雏期约18天,双亲共同参与筑巢、孵化及喂养。
区别辨识:与同属其他种类相比,黑额山噪鹛具有独特的黑白脸颊图案,以及特有的鸣叫声。
保护现状:IUCN:VU(易危),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新增,保护级别:I级(2021.02.05)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于中国北部,具体为甘肃南部和四川北部的中央山区。
其他:由于森林快速减少和碎片化,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其栖息地遭受严重威胁。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黑额山噪鹛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黑额山噪鹛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