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嘴鸫鹛

Orange-billed Babbler Argya rufescens

橙嘴鸫鹛(英文名:Orange-billed Babbler,学名:Argya rufescens),是雀形目噪鹛科Argya的鸟类。体型中等、通体呈锈褐色的鸟类,具有醒目的橙色喙和脚,黑色珠状黄眼。在斯里兰卡雨林中常见,通常以群居形式生活在湿润的森林下层。

外形特征:橙嘴鸫鹛体长约25厘米,上体从头至背部呈红褐色,略带灰白晕染,背部、上翼及尾部颜色更深,呈锈色栗。头部至肩部淡锈色,脸颊和耳羽亦为淡锈色。下颚、胡须区、喉部和上胸部红褐色,有模糊的灰白色斑点或边缘,中胸至腹部红褐色,其余下体呈暗栗色。虹膜白色或黄白色,眼周皮肤淡绿黄色;喙亮橙黄色,腿亮铬黄色。雌雄相似,雏鸟描述未详。

鸣叫特征:群居时持续发出叽叽喳喳、吱吱和啾啾声,主要叫声为尖锐、短促且向下拐的‘tscheurk’,每个音节开始时含哨音,结尾无声。有时拉长为短颤音。叫声类似灰头噪鹛。也描述了一种‘kraa-kraa-kraa-kraa’的叫声,还有其他不明确的叫声。

生活习性:栖息于常绿阔叶林、灌木丛和竹林,在一些地区可能仅限于原始森林,但在选择性伐木森林、次生森林、灌木丛或茶园中也能发现。活动于低地至海拔2100米处。主要以昆虫为食,包括大型黑甲虫(Coleoptera),也吃果实。群体活动,通常由6至12只组成,有时多达50至60只,经常与其他物种混合觅食。在树冠下层和树冠以及下层觅食,从叶片上觅食,沿树枝移动。

生长繁殖:繁殖期在3月至5月。巢为松散的草、小枝和树叶构成的杯状,置于小树的低分叉处或环绕大树干的藤蔓中。每窝产2至3枚深绿蓝色蛋。其他繁殖信息未知。

区别辨识:橙嘴鸫鹛与类似物种印度白头鸫鹛的区别在于其红褐色体色和橙色腿和喙。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橙嘴鸫鹛分布于斯里兰卡的湿地区域,从低地到海拔2100米。在湿地带的低地较为常见,邻近山区则较为罕见,偶尔在海拔700米以上常见。在Sinharaja森林保护区中很常见。

其他:橙嘴鸫鹛过去被认为是丛林鸫鹛的一个亚种。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橙嘴鸫鹛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橙嘴鸫鹛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