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褐鸫鹛

Fulvous Babbler Argya fulva

棕褐鸫鹛(英文名:Fulvous Babbler,学名:Argya fulva),是雀形目噪鹛科Argya的小型鸟类。其长约25厘米,翼展约27至30.5厘米,外表呈温暖的棕色,上部有极淡的条纹,喉部白色,其余下部为淡褐色。广泛分布于北非至萨赫勒地区,常见于阿尔及利亚、乍得、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亚、马里、毛里塔尼亚、摩洛哥、尼日尔、尼日利亚、塞内加尔、苏丹和突尼斯。

外形特征:中等体型,长约25厘米,重46至70克。全身以沙褐色为主,上部微带红褐色,冠部有细小的暗色条纹,背部条纹较淡;眼先到耳羽呈暗灰褐色,颈侧灰沙色并带有模糊的暗色条纹;下巴白色,喉部、上胸、胁腹明亮沙色,胸上部有隐约的沙色羽轴条纹;下胸至腹部乳白色;虹膜棕色至红棕色;喙灰黑;腿橄榄棕至灰黄色。雄鸟喙基部略黄。幼鸟颜色更淡,上部偏黄,无冠纹,虹膜灰色。

鸣叫特征:主联系叫声为一系列6至10个响亮、清晰的下降哨音,总持续2至3秒,首音最长,类似'peeeeooo, peeoo-peeoo-peeoo-peeoo-peeoo'。还有金属质感的颤音'rirrrrrrrrrr',音调和强度起伏,可能在轻微警戒时发出;下降颤音用于干扰展示;雌鸟在巢中被喂食时会发出高音颤抖声;在高度警戒时发出尖锐'pwit';飞行中短促的'pip'或'pee'声;觅食时安静的'cheep'声。

生活习性:栖息于沙漠灌木丛、干燥草原、多刺沙漠灌木、树丛、干涸河床等环境,偏好阴凉处的低矮多刺树木如金合欢、Ziziphus、Capparis,以及枣椰树丛和Tamarix。主要在地面觅食,吃昆虫、小型种子、谷物和浆果。以4至5只的小群体活动,有时多达十二只。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如在毛里塔尼亚为4月和8月,在摩洛哥为1月至6月,刚离巢的幼鸟出现在9月和11月。合作性繁殖,可能一夫一妻制,有帮手(通常是未成年个体)。巢由薄枝条、长干草、芦苇叶构成,放置于1至2米高的浓密灌木丛中。每窝产卵3至6枚,通常4至5枚,颜色为绿色或天蓝色。扇尾渡鸦已知会捕食其巢。

区别辨识:与同属物种相比,棕褐鸫鹛的喉咙更白,下体色彩更为明亮的沙色,上体有轻微的红褐色调,区别于其他更暗或更灰的种类。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北非至萨赫勒地区,包括阿尔及利亚、乍得、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亚、马里、毛里塔尼亚、摩洛哥、尼日尔、尼日利亚、塞内加尔、苏丹和突尼斯。

其他:在埃及,由于阿斯旺大坝的建设,该物种在尼罗河谷已灭绝,但在Gebel Elba附近仍然常见。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棕褐鸫鹛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棕褐鸫鹛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