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嘴琵鹭

Yellow-billed Spoonbill Platalea flavipes

黄嘴琵鹭(英文名:Yellow-billed Spoonbill,学名:Platalea flavipes),是鹈形目鹮科琵鹭属的鸟类。大型白色鸟类,特征为长而呈勺状的黄色喙,全身羽毛常显脏白。常见于澳大利亚内陆淡水环境,极少出现在海洋环境。

外形特征:体长76至100厘米,体重1814至1928克。喙色变化多样,从单一的淡褐色到明显的黑色斑点。雄鸟体型较大,喙与腿更长。非繁殖期成鸟可能缺少肩羽和前颈基部的羽毛,面部皮肤颜色较淡。幼鸟与非繁殖期成鸟相似,但体型较小,喙较短且勺形不明显,初级飞羽尖端黑色。

鸣叫特征:通常在繁殖群之外保持沉默。叫声包括嘶哑的咆哮声“krroh..krroh...”。幼鸟乞食时发出高音的芦苇般尖叫“reeeeuh....reeeeuh...”。

生活习性:栖息于各种淡水环境,包括浅水沼泽、泛滥牧场、水道、渠道、池塘和湖泊浅滩。偶尔访问稻田觅食。很少在潮汐泥滩和其他受保护的海洋环境中发现。在繁殖季节后广泛分散,从澳大利亚东南部的核心地带扩散至内陆和北部地区,部分个体可达塔斯马尼亚岛。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在南部为9月至次年1月,在北部为3月至5月。繁殖时间随水情变化,尤其在内陆地区。巢由几对松散组成的群落或单独筑巢。巢为扁平的大平台,由枝条或芦苇构成。每窝产卵2至4枚,孵化期26至31天,雏鸟被覆白色绒毛。

区别辨识:澳洲琵鹭相比,黄嘴琵鹭的喙更长更窄,觅食方式更为简单缓慢,以小型节肢动物为主,鱼类和非动物物质较少。可以通过喙的形状、觅食方式和食物选择来区分。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全球数量估计在10,000至25,000只之间。在适宜的湿地中分布罕见至局部常见。繁殖种群的核心区域位于新南威尔士州、维多利亚州和南澳大利亚东南部的穆伦比吉-默里河地区。虽然自然湿地受到多种人类活动的影响,但灌溉和水利建设提供了新的觅食栖息地。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东部、北部和西南部,特别是在水域附近,偶尔作为迷鸟出现在新西兰、豪勋爵岛和诺福克岛。

其他:历史上,1839年因雨水充沛,黄嘴琵鹭在新南威尔士州大量出现,尤其是在猎人河与纳莫伊河下游之间。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黄嘴琵鹭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