锈脸钩嘴鹛

Rusty-cheeked Scimitar Babbler Erythrogenys erythrogenys

锈脸钩嘴鹛(英文名:Rusty-cheeked Scimitar Babbler,学名:Erythrogenys erythrogenys),是雀形目鹛科 Erythrogenys 属的大型鸣禽。俗名: 大钩嘴鹛、大钩嘴雀、大偃月嘴嘈杂鸟。显著特征为橄榄棕色的背部,脸部和两颊呈锈色,腹部白色,拥有弯曲如弯刀般的喙。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至缅甸一带的山地森林中。

外形特征:体型较大,长度介于22至26厘米,重量在59至70克之间。上体橄榄棕色,中央腹部白色,头侧到两颊及腹部为橙红色,喙长而向下弯曲。成年个体头部前额橙红,逐渐变为淡灰至橄榄棕色,翼上覆羽和尾羽亦为橄榄棕色。眼先灰白,眼周至胸侧、两胁、大腿和腹部橙红,嘴角暗灰色;幼鸟锈色部分较淡,上体边缘有锈色晕染。

鸣叫特征:鸣唱由一系列清晰的管状音节组成,节奏不规则,声音似液体般流畅,常与伴侣进行二重奏,发出如'whi-u-ju-whi-u...'等短促清晰的鸣声,以及快速丰富的三音节颤音。

生活习性:栖息于山地和丘陵地区的灌木边缘、次生林和开阔森林,常见于小群体活动,冬季可达12只左右,夏季以成对出现为主。主要在地面觅食,偶尔跳跃上树。食物包括昆虫、幼虫、种子和浆果。

生长繁殖:繁殖期自2月至7月,筑巢于地面或离地0.6至1.2米的浓密灌木中,巢呈松散穹顶,入口宽大,由粗草、干蕨、竹叶等构成,内部铺细草和纤维。每窝产卵2至4枚(通常为3枚),白色,由双亲共同孵化和喂养。

区别辨识:与同类相比,锈脸钩嘴鹛具有更明显的橙色面部和腹部,以及独特的弯曲喙。不同亚种间颜色深浅和分布模式略有差异。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在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和印度等地常见。

地理分布: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至缅甸的山地森林地带,包括不丹、尼泊尔、印度的部分地区以及泰国的Doi Inthanon国家公园。

其他:在不丹的Zhemgang附近,1600至1900米海拔处,每公里道路大约有2个领地。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锈脸钩嘴鹛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锈脸钩嘴鹛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