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尾鹮

Sharp-tailed Ibis Cercibis oxycerca

长尾鹮(英文名:Sharp-tailed Ibis,学名:Cercibis oxycerca),是鹈形目鹮科长尾鹮属的鸟类。最显著特征为黑色羽毛覆盖全身,配以红色的喙和腿。独特的长尾为其命名缘由,使整个身躯显得更为修长。在开放的湿地和季节性泛滥的草原上,长尾鹮通常成对或小群体活动,主要以昆虫、两栖动物、甲壳类和蜗牛为食。发出的叫声独特,类似驴鸣,是辨识的重要标志。

外形特征:长尾鹮体型中等至大,全长约76至86厘米,雄鸟略大于雌鸟。其翼展宽广,尾部长而突出,尤其是站立时,尾巴超出折叠翅膀的末端,飞行时更是延伸过脚后。成年个体的羽毛呈深黑色,带有绿色光泽,背部、颈部、翅膀和尾巴处呈现紫色调。脸颊区域有时会呈现出灰褐色。幼鸟外观与成鸟相似,但缺乏金属光泽。

鸣叫特征:长尾鹮叫声独特,远距离传播,常被描述为单个或双音的‘cuk’或‘turuck’,或‘kut’和‘kut-kaaaoh’,类似于萨克斯风或玩具小号的声音。飞行时的叫声可被转录为长而拖沓的‘tuuut’或响亮的鼻音‘TUUR-DEE’。

生活习性:长尾鹮栖息于南美洲东部的低洼湿地和河流两岸,海拔高度不超过500米。它们偏好在湖泊边缘、水塘、河流、溪流附近的草原活动,也会光顾潮湿的稻田和草地。它们主要单独、成对或小群活动,偶尔会在泥泞的软土中觅食,深度探查寻找食物。

生长繁殖:长尾鹮在旱季期间,大约从8月到2月,进行繁殖。它们在画廊森林中独居筑巢,蛋的平均尺寸约为65.9 x 44毫米,重量约70克。幼鸟直到次年2月末仍与父母同住。

区别辨识:长尾鹮与同生境内的其他鹮类如裸脸鹮相比,体型更大,尾部更长,叫声更为响亮。与裸脸鹮不同,长尾鹮不会形成大群。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长尾鹮分布于南美洲东部,包括哥伦比亚东部(阿劳卡至梅塔和维查达)、委内瑞拉西部(东至瓜里科)、圭亚那西南部以及巴西北部(罗赖马)。

其他:长尾鹮的生态习性显示,它们在旱季可能迁移到较高海拔的觅食地,以躲避低地洪水。它们在湿季可能使用画廊森林作为栖息和繁殖地。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长尾鹮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