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胸山鹪莺(英文名:Grey-breasted Prinia,学名:Prinia hodgsonii),是雀形目扇尾莺科山鹪莺属的鸟类。体型略小的灰褐色鹪莺,胸部呈灰色。广泛分布于印度次大陆、斯里兰卡和东南亚,偏好温暖地区的旧世界南部。在国内仅分布于西南部。
外形特征:体长10至13厘米,尾羽较长且呈灰褐色,尾端渐尖,上体烟灰色,下体乳白色,喉部与胸部形成鲜明对比,胸部有一条灰色带纹。繁殖季节,上体转为灰色,非繁殖期则为橄榄棕色,有不完整的眉纹。喙全黑,腿粉红色,眼环橙色。雌雄相似,幼鸟色泽更偏红棕色。P. h. pectoralis亚种全年保持繁殖季羽毛。
鸣叫特征:发出一系列清脆、刺耳的叫声,如“chiwee-chiwee-chiwi-chip-chip-chip”,有时被描述为“yousee-yousee-yousee-which-which-which”。还有一种连续的金属音“zeee-zee-zeee”和穿透力强的“chew-chew-chew”叫声。
生活习性:栖息于开放的森林、灌木丛、竹林、红树林沼泽和芦苇丛,偏好次生植被和人类改造的环境,如花园、农田边缘的杂草丛。以昆虫为主食,包括甲虫、蛾类、毛虫和蚱蜢。冬季时会结成5到10只的小群体,繁殖季节则单独或成对出现。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从2月到6月,筑杯状巢,由草和纤维构成,缝制在两到三片直立的叶子之间,通常离地面不超过50厘米。一窝产3到4枚蛋,双亲共同孵卵,孵化期10至11天。可能受到哀鸽寄生巢穴的影响。
区别辨识:与其他山鹪莺的区别在于其独特的灰色胸带,与灰烬色胸脯形成对比,喙全黑,腿粉红色。与暗冕山鹪莺相比,具有更短的眉纹,喉咙和胸部颜色对比更明显,叫声不同。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印度次大陆、斯里兰卡、东南亚,中国西南部。常见于海拔1200米以下,尼泊尔可达1750米,东北印度(梅加拉亚邦)可达1800米。
其他:该物种能适应次生植被和人类活动频繁的区域,如花园和耕作地边缘,这有助于确保其生存。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灰胸山鹪莺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灰胸山鹪莺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