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氏扇尾莺(英文名:Carruthers's Cisticola,学名:Cisticola carruthersi),是雀形目扇尾莺科扇尾莺属的鸟类。主要分布于非洲东部的刚果民主共和国、布隆迪、卢旺达、乌干达和肯尼亚西部。其显著特征为灰褐色背部带有粗黑条纹,翼部和顶冠呈锈色,腹部近白色。在沼泽环境中,尤其是高大的纸莎草湿地中较为常见。
外形特征:卡氏扇尾莺是一种中等偏小体型的鸟类,体长12至13厘米,体重雄鸟10至14克,雌鸟9至12克。具有条纹背部和较长的渐变尾羽。脸部呈淡黄色,耳羽染有锈褐色,顶冠和上体灰褐色,背部有深棕色条纹,臀部颜色单一,飞羽深褐色边缘淡黄,上翼覆羽深棕色边缘灰褐色,大覆羽更加锈色;尾羽深褐色尖端淡黄灰;下体乳白色,喉咙和腹部中央较浅,两胁和肛周带淡黄色;虹膜红褐色;喙黑色,下颌基部灰色;腿脚暗粉色。与号声扇尾莺和铃声扇尾莺相比,卡氏扇尾莺的顶冠更暗淡的锈色,缺乏锈色翼斑,尾羽近乎全黑。雌雄羽毛相似,雌鸟略小于雄鸟。幼鸟上体较暗淡的褐色,条纹较轻,下体带柠檬黄色,喙眼色较淡。
鸣叫特征:雄性卡氏扇尾莺的鸣唱是一连串约7个(5至9个)相同音调的响亮急促颤音,持续时间约为1至2秒,通常在飞行中发出。
生活习性:主要栖息于维多利亚湖盆地的高大纸莎草(Cyperus papyrus)沼泽地带,偶尔进入邻近的草地沼泽和海拔1600米以上的稻田,特别是在号声扇尾莺不存在的地方。在卢旺达,它与号声扇尾莺在1200至1600米高度重叠分布,且在降雨量高的地方更为丰富。在重叠区域,后者主要局限于纸莎草床的边缘。在肯尼亚西部,鸟群密度与纸莎草的高度和密集程度相关联。
生长繁殖:繁殖期为4月至7月,正值雨季。推测为一夫一妻制,独居且有领地意识。巢穴为松散的椭圆形,侧面顶部有入口,由草构成,内部铺垫植物绒毛,外部装饰蜘蛛网和茧壳,建在低矮的草丛或灌木中。每窝产2至4枚卵,关于孵卵和育雏期的信息尚未可知。
区别辨识:与号声扇尾莺和铃声扇尾莺相比,卡氏扇尾莺的顶冠颜色更暗淡,缺少明显的锈色翼斑,尾羽几乎全黑。通过鸣唱特征可最有效地区分。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在其相对较小的分布范围内局部常见。在肯尼亚西部,每公顷可达到8只鸣唱雄鸟和高达30只个体。人类人口增长对纸莎草沼泽造成压力,这些沼泽被烧毁以扩大农业用地,纸莎草茎被砍伐用于屋顶材料和编织,过去几十年里,肯尼亚西部的沼泽面积显著减少。
地理分布:分布于非洲的刚果民主共和国东部、布隆迪、卢旺达、乌干达和肯尼亚西部,以及坦桑尼亚西北部。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卡氏扇尾莺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