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嘴马岛莺(英文名:Long-billed Bernieria,学名:Bernieria madagascariensis),是雀形目马岛鹎科马岛旋木鹎属的鸟类。马达加斯加特有种。体型中等,长尾,喙长且细,上体橄榄褐色,下体黄色,常出现在雨林、干燥落叶林和局部刺林,偏好中层林区。
外形特征:体长17.5至20厘米,体重22至39克(雄鸟)和20.5至31.5克(雌鸟)。中等体型,细长,喙长而薄,上颌末端具钩,下颌中央稍膨大。头顶部及上体暗褐色带绿,翅膀略深,飞羽棕色,边缘模糊黄绿;脸侧、颊部和耳羽橄榄褐;喉部及胸部中央黄色,腹部较淡至近白色,其余部分橄榄绿。虹膜栗色或中棕,上颌深灰褐,下颌基部及底面粉角质色,腿棕或灰褐。雌雄相似,但雌鸟体型较小,喙相对短些。幼鸟色泽更暗淡,喙更短、颜色更浅。
鸣叫特征:歌曲为一系列旋律优美的音符,‘chee tee tee tee’,初始响亮后渐弱,常以几个间隔的‘tchip’音符开始,几秒后重复。联系叫声为短促、重复的‘chep’或‘cherr’,及短促的颤音;警报声为‘chack’颤音,叫声比Xanthomixis更深沉、粗犷。
生活习性:栖息于马达加斯加东部的常绿森林和西部的干燥落叶林,海拔从海平面至1300米(东部)或1000米(西部)。群居,3至10只一组,常与短嘴旋木鹎混群,活跃于1至20米的低层和中层林区,偏好浓密植被,搜寻枯叶、倒木、棕榈叶基部、寄生植物中的猎物,如昆虫、蜘蛛、千足虫及小型脊椎动物。
生长繁殖:繁殖期可能在9月至2月,11月观察到繁殖状态的个体,12月有依赖父母的幼鸟,9月、11月至1月、3月见到亚成鸟。巢为杯状,悬挂在枝条间,高1.2米的Helichrysum灌木中发现含两枚蛋的巢,主要由小枝构成,蛋白底带红棕斑点。
区别辨识:与短嘴旋木鹎相比,喙更长,缺乏鲜明的眼环,色彩较暗淡。与刷莺相比,橄榄色更明显。雌鸟体型较小,喙较短。幼鸟色泽较暗,黄色部位较少。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普遍常见,但在西南部较为稀少。在多个保护区中记录密度高,如安布拉山、安多哈拉、安贾纳哈里贝-苏德、扎赫梅纳等地。
地理分布:非洲:主要分布于马达加斯加(除中部、南部)。
其他:历史分类上曾被认为是绿鹃或旧大陆莺类,现确认为马达加斯加辐射伯尼尔鸟科(Malagasy warblers)的一员,与Xanthomixis关系不如之前认为的紧密。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长嘴马岛莺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