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草莺(英文名:Bristled Grassbird,学名:Schoenicola striatus),是雀形目蝗莺科芦莺属的鸟类。体型较大,主要分布于印度次大陆,包括巴基斯坦东北部、孟加拉国、印度东北部和尼泊尔的部分地区。其显著特征为棕色羽衣带深色条纹,尾羽宽大,尾羽尖端白色。栖息于低地高草丛中,偏好河岸平原的湿润草地,偶尔可见于混合草丛和芦苇地带。
外形特征:须草莺是一种大型棕色莺鸟,背部带有明显的条纹,尾羽宽大且渐长,尾羽尖端呈现白色。头部羽毛有深色条纹,尾巴的主轴为暗色,尾羽具有暗色肋骨。喙部强壮,胫部呈棕色,喙黑色,下颚尖端呈蓝灰色。眼上方有一条淡色眉纹,下体颜色较浅且无斑点。雌雄羽毛相似,幼鸟特征不详。
鸣叫特征:鸣叫声为弹簧般的‘wee-chew, chewa-wee!’,通常从植被顶端或飞行中发出。
生活习性:须草莺栖息于低地草丛,尤其是河岸平原上的高草和灌木丛生地带。偏好干燥的湿地边缘,如枣树(Ziziphus jujuba)和柽柳(Tamarix)生长的环境。它们在繁殖季节进行空中展示,飞行路线呈波浪状或圆形,飞行高度约3米,翅膀振动发出响声,持续约60秒,同时反复鸣唱。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为5月至9月,但最早可在3月末发现处于繁殖状态的个体,最晚至9月中旬。在孟加拉国曾于4月观察到有雏鸟的巢穴。空中展示飞行中,雄鸟进行波动飞行,同时鸣唱。巢由干草编织成球状,入口靠近顶部,建于地面附近或草丛中。一窝产卵4至5枚;孵化由雌鸟单独承担。
区别辨识:须草莺比体型较大的沼泽大尾莺更为粗壮,尾巴较短。其独特的叫声和栖息环境有助于与其他莺鸟种类区分开来。
保护现状:IUCN:VU(易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巴基斯坦东北部至孟加拉国,印度东北部(阿萨姆中部),以及印度西部(马哈拉施特拉)。在印度半岛的东部中央邦至奥里萨邦中部,南至安得拉邦北部为非繁殖季节的分布区域。
其他:须草莺在尼泊尔的几个保护区中被发现,包括皇家奇特旺国家公园、皇家苏克利丰塔野生动物保护区,以及罕见的科希塔普野生动物保护区。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须草莺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须草莺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