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短翅蝗莺

Friendly Bush Warbler Locustella accentor

岩短翅蝗莺(英文名:Friendly Bush Warbler,学名:Locustella accentor),是雀形目蝗莺科蝗莺属的鸟类。特有于婆罗洲的山林。这种鸟虽小巧,但在浓密的林下显得相当胆大,尤其以其穿透力强的三声哨音歌曲而易于被发现。

外形特征:体长约15厘米,体重约14克,外观呈暗褐色,喉部斑驳灰白,胸部和腹部带有灰色调,尾羽宽长。上身和侧翼呈均匀的深暖褐色,头部和颈部侧面转为较深的灰色,翅膀和尾巴几乎漆黑,边缘有棕色羽缘。下巴和喉部中心为白色,逐渐融入灰色的胸部和颊区,整个喉部区域布满深色斑点。下体,包括胸部和大腿,为深灰色,散布着细薄的白色羽缘和自下巴至肛门中央的点状图案。虹膜深棕色,喙黑色,腿为深灰褐色。雄鸟和雌鸟相似,幼鸟颜色比成鸟更深,喉部不显白色。

鸣叫特征:其歌曲通常在密集覆盖下的低处重复发出短暂单调的嗡嗡声,先由结巴的前奏引出,例如“dzhee-dzhee-zeeeeee-ah”或“trrp, trrrp, trzzzzz”,每分钟可能重复多达40次。另一种较弱、音调更低、节奏更慢的版本,由4个短音组成,如“tu di dzu-yu”,每分钟重复约20次,有时也能听到。

生活习性:生活在潮湿阴暗的雨林下层,偏好覆盖苔藓的枯树干和倒下的树枝环境,主要活动在海拔2135至2745米之间,但也有报告在高达3660米的地方出现。单独或成对觅食,接近地面,经常翘起尾巴。有独特的跟随人类行走的习惯,跳跃在人的脚边,拍打翅膀和尾巴,从落叶中拾取被人类脚步惊扰的昆虫。

生长繁殖:关于繁殖的信息尚无具体记录,但观察到在7月和8月间强烈鸣唱。

区别辨识:长尾短翅蝗莺相比,体型较小,尾羽为10根而非12根,更为整齐(不散乱和分解),脚部明显较弱。幼鸟比成鸟颜色更均匀且更深,喉部不呈现白色。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尽管全球范围内并不受威胁,但其种群密度较低,仅在特定海拔范围内较为常见,近年来观鸟者似乎在较高海拔搜寻,而该物种在1000米以下更为集中。

地理分布:远东:婆罗洲东北部山区,主要分布于基纳巴卢山及其相邻的Trus Madi和Tam Boyukan山峰。

其他:饮食方面,以小圆黑甲虫(Coleoptera)、微小的蝇(Diptera)和小型蜘蛛(Araneae)为主。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岩短翅蝗莺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