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斑蝗莺(英文名:Lanceolated Warbler,学名:Locustella lanceolata),是雀形目蝗莺科蝗莺属的鸟类。俗名: 黑纹蝗莺、竖纹蚂蚱,小型的旧世界莺科鸟类,分布广泛,从东北欧俄罗斯至日本北部,迁徙至东南亚过冬。以草地上带有浓密的灌木或树木的环境为家,通常靠近湿地或沼泽地带。这种鸟以其独特的‘矛状’胸部条纹命名。
外形特征:矛斑蝗莺体长12.5厘米左右,体重9-13克,是蝗莺属中最小且条纹最密集的种类。头部顶部橄榄褐色,有黑色斑点;侧面较为单一,有狭窄的灰白色眉纹,深色眼后纹不明显;背部橄榄褐色,布满宽大的黑色条纹,延伸至臀部和尾上覆羽;尾巴橄榄褐色,底部更暗淡和灰色;翅膀有狭窄的橄榄褐色边缘;三级飞羽和大覆羽有鲜明的橄榄褐色边缘,与黑色中心形成对比;下体灰黄褐色,喉部和腹部更白,两胁更橄榄褐色或赭色;下喉、胸和两胁通常有锐利的暗灰色条纹;尾下覆羽暖褐色,中央有暗色斑点或条纹;虹膜温暖的深棕色;喙上部深棕色,下部粉红色带暗尖;腿浅粉色或粉棕色。雌雄相似,幼鸟头部可能显得更平淡,下体条纹灰色且更模糊,通常下体有淡黄色调。
鸣叫特征:矛斑蝗莺的鸣声为连续的细弱颤音,有‘传声筒’效果,因鸟转动头部而产生。叫声为略带爆炸性的‘tzhk-tzhk-tzhk’,常重复,还有‘pit’的叫声。
生活习性:栖息于湿润稻田、沼泽灌丛、近水的休耕地及蕨丛。主要以成虫和幼虫的昆虫为食,尤其是甲虫和蚂蚁,也吃蜘蛛和种子。在植物茎上觅食,有时在地上穿梭于根和茎之间。
生长繁殖:繁殖期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于草丛中筑巢,每窝产五枚卵。迁徙时经过中国东部和东南亚。
区别辨识:与黑斑蝗莺相比,矛斑蝗莺体型更小,上体和胸部的条纹更粗重,顶冠颜色更深。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于欧亚大陆北部和东北部,包括俄罗斯北部、日本北部的北海道。越冬于东南亚,包括印度次大陆东北部、缅甸、中南半岛、马来半岛、苏门答腊、菲律宾北部、婆罗洲北部和爪哇西部,以及安达曼群岛和尼科巴群岛。偶尔迷鸟出现在西欧。
其他:在欧洲西部,矛斑蝗莺偶尔会出现迷鸟现象,其中在苏格兰设得兰群岛的费尔岛是观察这一迷鸟的好地方。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矛斑蝗莺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