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岛苇莺(英文名:Rodrigues Warbler,学名:Acrocephalus rodericanus),是雀形目苇莺科苇莺属的鸟类。体型中等,橄榄黄色,尾巴较长,常见于罗德里格斯岛(Rodrigues)的次生森林、灌木丛和种植园中。其悦耳的鸣唱由一系列上扬下降的旋律组成。
外形特征:罗岛苇莺体长约13.5厘米,体重11至13克,具有相对较长的喙和腿,尾羽长而呈阶梯状,翅膀短小。头部有黄色眉纹,短而深色的眼纹;头顶和背部均匀橄榄棕色,脸颊较淡,眼周淡黄;腹部在新羽毛时呈淡柠檬黄色,旧羽毛时变为灰白色,略带黄色调;眼睛深色,喙大多为粉黄色,基部暗色;腿灰色,足底黄色。雌雄外观相似。幼鸟描述未详。
鸣叫特征:其鸣唱柔和而旋律优美,由一系列快速上扬下降的音符组成。叫声包括‘chek’音和尖锐的斥责声。
生活习性:罗岛苇莺栖息于由非本土树木和灌木主导的密集灌丛和林地,如玫瑰苹果树(Eugenia jambos)、桃花心木(Swietenia mahogoni)、金钟花(Tabebuia pallida)和诺福克岛松(Araucaria cunninghamii)种植园中。它们以昆虫为主食,包括同翅目昆虫和鳞翅目成虫及幼虫,觅食时在树冠层和亚树冠层中觅食,常摇摆尾巴。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为9月底至3月,可能每季产两窝。以对的形式繁殖,偶尔可能有合作繁殖现象。领地性明显。巢穴为小型杯状,内部深,用少量羽毛铺垫,外部结构可能相当高,给人倒置锥形的印象,但通常巢穴矮胖,底部平坦;巢位高度0.5至9米,支撑于树的细枝叉间,如草莓番石榴(Psidium cattleianum)、玫瑰苹果树或金钟花。通常产2至3枚卵,双亲共同孵化,孵化期未知;雏鸟期约14天。
区别辨识:罗岛苇莺在罗德里格斯岛上没有其他类似物种,因此识别较为简单。其独特的橄榄色外观和特定的鸣唱模式帮助区分。
保护现状:IUCN:NT(近危);CITES III级。该物种受到老鼠(Rattus)和野猫捕食巢穴、外来物种竞争、人类干扰、栖息地破坏和退化、持续干旱和飓风影响的威胁。自1982年以来,数量和分布范围稳步增加,2012年估计数量约为4000只。
地理分布:罗岛苇莺仅分布于印度洋中的罗德里格斯岛(Rodrigues),属于东马斯卡林群岛(e Mascarenes)的一部分。
其他:在1960年代被认为濒临灭绝,1970年代重新发现后,数量有所回升。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罗岛苇莺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罗岛苇莺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