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喉长尾山雀

Silver-throated Bushtit Aegithalos glaucogularis

银喉长尾山雀(英文名:Silver-throated Bushtit,学名:Aegithalos glaucogularis),是雀形目长尾山雀科长尾山雀属的鸟类。小型、活跃,体长约16厘米,头部呈球状,尾羽修长。上体深色,下体色浅,喉部有明显的灰色斑块。分布于中国中部、东北部和中东部的温带森林中,特别是在长江与黄河中下游流域,以及云南横断山脉兰沧江沿岸的小型西南部栖息地。

外形特征:银喉长尾山雀体长约13至16厘米,尾长占6至10厘米,体重6.5至9克。身体圆润,喙短粗,尾羽细长。额部淡黄色,顶冠两侧有光泽的黑色条纹,中央冠纹和颈背淡黄色,可能带有黑色斑点。上体中到深灰色,臀部有窄粉色带,肩羽尖端黑色。尾羽黑色,外侧尾羽外缘白色,内侧尾羽边缘灰色。翼上覆羽黑褐色,初级覆羽边缘黑色,次级覆羽和三级飞羽边缘稍浅。脸颊、耳羽淡灰色,喉部深灰色,胸部淡灰色至黄灰色,腹部更白,两胁、腹下和尾下覆羽淡粉色。虹膜榛色,喙和腿灰黑色。雌雄相似,幼鸟下巴、喉部和胸部酒红色,与白色髭纹区和颈部形成对比,其余下体黄色,肩羽和上翼覆羽有淡色边缘。

鸣叫特征:发出高音、清脆而穿透力强的“see-see-see”或“see-see-see-sit”的叫声,以及更大声、滑音的“tsirrrup”。叫声类似于北长尾山雀

生活习性:栖息于山地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繁殖期外,结成小群至大群,常见于树冠或灌丛顶部,以空中捕食昆虫为主。食物中95%为害虫,如落叶松鞘蛾、天蛾、尺蠖蛾、蚜虫和象鼻虫,对林木保护有益。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为3月至4月,巢建于落叶松枝杈间,每窝产卵6至10枚,卵白色点缀淡红褐色小斑,钝端密集。雌鸟负责孵卵。雏鸟离巢后,亲鸟在巢区内带领多次飞行后,才离开巢区。巢由至少1000根羽毛构成,有时多达2000根,视筑巢位置而定。

区别辨识:北长尾山雀区别在于喉部的灰色斑块,以及羽毛颜色的差异。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中国中部、东北部和中东部,包括长江与黄河中下游流域,以及云南横断山脉兰沧江沿岸。在陕西秦岭山区可达海拔1700米,在甘肃可达2925米,在青海可达3020米。南方分布可能限于山区,四川北部可达2590米,云南至少可达3050米。

其他:历史记录显示,银喉长尾山雀曾被错误分类为北长尾山雀的亚种,后因其独特的羽毛和显著的遗传差异而被确认为独立物种。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银喉长尾山雀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