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尾森莺(英文名:Northern Crombec,学名:Sylvietta brachyura),是雀形目长嘴莺科森莺属的鸟类。小型非洲长嘴莺科森莺属鸟类。其特征为几乎无尾,背部灰褐色,腹部锈色,具有明显的灰褐色眼线。分布广泛,遍及东非、中非和西非的多个国家,如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地,常见于干燥的灌木草原和森林地带。
外形特征:短尾森莺体型小巧,约8厘米长,体重介于5至9.6克之间。其头部顶部及上体呈均匀灰色,具显著的淡黄色眉纹和较窄的黑色眼线;上翼深棕色,边缘灰黄色;耳羽、脸颊和下体为丰富的浅黄褐色,与白色下巴和腹部中央形成对比;虹膜橙棕色;喙上部暗棕色,下部较浅;腿色从浅棕至粉棕色。雌雄相似,幼鸟翼覆羽边缘呈浅黄褐色。种族差异体现在颜色深浅上。
鸣叫特征:鸣唱为快速、杂乱的口哨式短语,由4至6个音符组成,有时开头带有轻微的‘churr’声,其余音符沿音阶下降,类似柳莺的歌声。叫声包括干涩的‘trrr’声、尖锐的‘chit-chit’声和兴奋的‘chi-chi-chi-chi’声。
生活习性:短尾森莺栖息于多种干燥的灌木草原和森林环境,偏好半干旱的荆棘丛和散布树木的耕地。海拔高度主要在1500米以下,但在乌干达和肯尼亚西部可达2000米,南苏丹高达2400米。多数种群定居,但在西非北部地区仅在雨季出现。以小无脊椎动物为食,包括鳞翅目昆虫的幼虫和卵、白蚁、蜘蛛等,通常低空觅食,单个或成对活动,频繁移动并鸣叫。
生长繁殖:繁殖期几乎涵盖全年,主要在雨季的6月至7月,筑巢活动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特定月份。一夫一妻制,领域性。巢穴为深而结实的口袋状,顶部延伸,几乎呈球形,入口较大,面向上方和侧方。巢材包括细小的植物茎、草和纤维,以蜘蛛网粘合,内部铺垫细根须和草穗,外表装饰以茧或小种子。巢悬挂在灌木或荆棘树的外枝上,主要借助蜘蛛网。每窝产2枚橄榄褐色、锈色或灰色斑点的白色卵,尺寸为16.2至18.5毫米×11.4至12.5毫米。尼日利亚的成年生存率估计约为87.5%,在肯尼亚西部曾观察到黑曼巴蛇捕食成鸟。
区别辨识:与红脸克罗姆贝克相比,短尾森莺具有更强烈的眼线,重叠区域常显示明亮的白色喉咙。鸣唱和叫声也有所不同。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东非、中非和西非,包括埃塞俄比亚南部、肯尼亚、坦桑尼亚东北部等。在西非,局部地区密度为0.5只/公顷,几内亚比绍的红树林中密度可达2.7只/公顷。
其他:已知与棕红脸森莺杂交。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短尾森莺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短尾森莺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