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崖燕

Cave Swallow Petrochelidon fulva

穴崖燕(英文名:Cave Swallow,学名:Petrochelidon fulva),是雀形目燕科石燕属的鸟类。一种中等体型、方形尾巴的燕子,此燕在美洲广泛分布,偏好洞穴和洼地作为筑巢和栖息地。在北美的东南新墨西哥州、得克萨斯州、佛罗里达州、大安的列斯群岛以及墨西哥部分地区可见其踪迹,同时在加勒比海岛屿上也有分布。通常在洞穴中筑巢,偶尔也会利用桥梁和其他人造结构。

外形特征:穴崖燕体长约12至14厘米,平均体重约19克。最大亚种P. f. pallida翼展可达107.0至112.3毫米,而最小亚种P. f. aequatorialis翼展仅93.0至93.5毫米。雄雌两性外观相似,难以通过羽毛分辨。其上身呈灰蓝色,前额和喉部为棕色橙色。

鸣叫特征:穴崖燕的叫声多样,包括歌曲、‘che’音符和三种类型的叽叽喳喳声,尤其是在繁殖季节的3月至8月间更为常见。成鸟会发出五种主要的鸣叫声,用于交流和警戒。

生活习性:穴崖燕在开阔地带和水源附近觅食,主要以飞行中的昆虫为食。它们倾向于群居,特别是在繁殖期间。白天,它们会在巢穴附近的开放区域觅食。它们的春季和秋季迁徙路径尚不清楚,但一些南美和墨西哥的种群被认为是留鸟。

生长繁殖:繁殖发生在4月至8月之间,巢穴由泥和蝙蝠粪便构成,有时会利用旧的家燕巢。雌雄双方共同参与孵化,雌鸟会形成孵卵斑。每窝产3到5枚卵,孵化期约为20至22天。雏鸟为晚熟型,出生时盲眼,无法自给自足。

区别辨识:穴崖燕与悬崖燕极为相似,但可以通过较淡的喉部颜色、更鲜艳的侧面和腹侧以及更丰富的红褐色臀部来区分。在远处观察时,悬崖燕头部显得全黑,而穴崖燕则似乎有一个小的黑色帽顶,周围有明亮的领圈和苍白的脸部。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穴崖燕在北美南部、加勒比海岛屿、墨西哥以及南美部分地区繁殖。它们在得克萨斯州、佛罗里达州、大安的列斯群岛以及墨西哥的某些地区有稳定的繁殖群体。南美种群主要分布在厄瓜多尔和秘鲁西北部。

其他:穴崖燕自1980年代以来在得克萨斯州南部过冬,显示了其适应性和扩散能力。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穴崖燕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