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纹燕

Greater Striped Swallow Cecropis cucullata

大纹燕(英文名:Greater Striped Swallow,学名:Cecropis cucullata),是雀形目燕科斑燕属的鸟类。以它独特的深蓝色上部羽毛、橙色臀部和栗色头冠著称。分布于非洲赤道以南地区,主要栖息于南非、纳米比亚和津巴布韦南部。

外形特征:大纹燕体长18–20厘米,体重19–35克。头部前额和头顶呈暗栗色,颈侧和后颈颜色较浅,背部光泽深蓝,臀部和较短的上尾覆羽淡栗色。翅膀和尾巴为棕色,外侧尾羽延长形成流线型,内侧尾羽有白色斑点,除最内侧两对外。下体淡黄色带细密的褐色条纹(近距离可见),尾下覆羽淡黄色,翼下覆羽淡黄色。与相比,体型更大,头顶颜色更深,下体条纹更细。雌鸟尾部比雄鸟短,幼鸟色泽较暗淡,头顶更黑,臀部颜色更浅,内侧次级飞羽和翼覆羽有棕褐色尖端,尾部较短。

鸣叫特征:鸣唱以几个‘chrrp’音开始,逐渐下降至颤音结尾;也会发出‘chrrp’声和哀怨的‘wheep’声。

生活习性:常见于草地和湿地,但也可在其他生境发现,尤其是在迁徙期间。通常群居,有时与其他燕子混群。偏好干燥的开阔地带,如草原,偏好山地和丘陵,避免林木茂密地区,但常在人类居住区附近被发现。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主要在11月至翌年3月在纳米比亚,11月至翌年4月在博茨瓦纳,8月至翌年3月在津巴布韦,9月至翌年5月在南非(高峰期10月至12月)。可能有多至三窝,记录显示一巢可有四窝。独巢繁殖,但单个建筑上可能有多个巢。雄鸟通过空中展示和鸣唱吸引雌鸟;唱歌时会仰头并膨胀喉部羽毛。巢由两性共同建造,需时2-3周,为封闭式,有管状入口,由泥球构成,内衬草和羽毛。通常附着于岩石面、洞穴、树、桥、涵洞、矿井或谷仓等建筑物的水平表面高处。巢可重复利用于同季和连续数季。一窝产2-4枚卵,通常3枚;孵化由雌鸟单独承担,周期16-20天,多数为18天;雏鸟异步孵化,由两性喂养,离巢期23-30天;幼鸟离巢后返回巢穴继续停留9-22天。巢损失原因包括恶劣天气、寄生虫侵扰(如 Hippoboscid flies (Ornithomya))、巢从波纹屋顶坠落,以及被其他物种侵占,如非洲白腰雨燕、和聊天鸟(Myrmecocichla 和 Thamnolaea属)。已知最老的记录为6岁5个月。

区别辨识:与较小的小纹燕区别在于后者具有更重更深的下体条纹、更深的红色臀部,以及栗色而非淡黄色耳羽。小纹燕偏好较为封闭的生境。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区位于安哥拉和纳米比亚至津巴布韦南部,至南非南部;非繁殖期向北迁至安哥拉北部、赞比亚、刚果民主共和国南部和坦桑尼亚西南部。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大纹燕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