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尾鹲(英文名:Red-tailed Tropicbird,学名:Phaethon rubricauda),是鹲形目鹲科鹲属的鸟类。中型海鸟,最早由Boddaert于1783年在毛里求斯描述。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热带海域,以夏威夷群岛为繁殖地,非繁殖季节广泛分布于中央和南太平洋。红尾鹲体长约44-47厘米,翼展可达99-119厘米,体重约600-835克,其特征是白色羽毛,黑色眼线,以及醒目的红色长尾饰带。
外形特征:红尾鹲体态中等,全身几乎全白,带有珍珠光泽,头部和臀部的羽毛基部暗藏深棕色。最显著的特征是其长长的红色尾饰带,长度约为身长的两倍,尾羽橙红,基部白色。成鸟拥有红色至橙红色的喙,尖端黑色,喙长且略向下弯曲,鼻孔完全开放。脚趾基部淡蓝灰色,趾端黑色,具有部分蹼足。雌雄相似,无法通过外观尺寸区分性别。
鸣叫特征:红尾鹲在飞行时通常保持沉默,但在求偶展示时或接近巢穴时会发出短促的问候叫声,有时也会发出低沉的咆哮声作为防御叫声。幼鸟则会重复地发出乞食叫声。
生活习性:红尾鹲栖息于开阔的海洋,常在远离陆地的地方飞行,偏好水温24-30℃的海域。它们在繁殖季节形成松散的群体,在海岛的隐蔽处筑巢。成鸟擅长潜水捕鱼,主要以飞鱼和鱿鱼为食,偶尔捕食甲壳类动物。红尾鹲在繁殖期间会进行长时间的觅食飞行,孵化期间的飞行时间更长。
生长繁殖:红尾鹲为一夫一妻制,每季仅产一枚蛋,孵化期42-46天,由双亲轮流孵卵。雏鸟孵化后,父母会进行分工,一方进行短期觅食为雏鸟提供食物,另一方则进行长时间的自我觅食。雏鸟在巢中停留67-91天后离巢。
区别辨识:与白尾热带鸟相比,红尾鹲体型更大,更健壮。其独特的红色尾饰带和红色喙易于识别。幼鸟头部和颈部有明显的黑色条纹,成年后褪去。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红尾鹲主要繁殖于夏威夷群岛和印度洋的多个岛屿,包括澳大利亚领地的诺福克岛和豪勋爵岛。在非繁殖季节,它们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热带海域,远至非洲东南部水域、印尼西南部、日本南部、台湾、澳大利亚东部等地。
其他:红尾鹲的尾饰带曾被毛利人和夏威夷原住民视为珍贵之物。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红尾鹲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