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锯翅燕(英文名:Black Saw-wing,学名:Psalidoprocne pristoptera),是雀形目燕科锯翅燕属的鸟类。小型的燕子。其独特的黑色外观带有蓝色光泽,拥有长长的分叉尾巴。分布于非洲东部至南部,从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到安哥拉、津巴布韦北部及莫桑比克北部。繁殖季节会进行局部迁移,如南非的亚种holomelaena会在非繁殖季迁往莫桑比克。
外形特征:成年蓝锯翅燕长约13-15厘米,具有分叉的尾巴。全身黑色,带有蓝色光泽。性别相似,但雌鸟有较短的外侧尾羽,翅膀锯齿状边缘不明显。幼鸟呈棕色,光泽少,尾巴较短。不同亚种在体型、尾部形状、尾叉深度、翼长、光泽颜色和覆羽颜色上有所差异。
鸣叫特征:叫声不高调,包括高音的“see-see”声,holomela亚种的叫声被描述为“chirr-chirr-cheeeu”,orientalis亚种的叫声为“tseeu-tseeu-tsee-ip”。此外,还有报警声“chirp”和求偶期间的“hui”声。
生活习性:栖息于开阔的林地、灌木丛、森林、河谷、村庄、种植园,有时在山地草原和沼泽地。偏好湿润环境,常见于水源附近。在清晨和黄昏最活跃,以甲虫、蝇类和膜翅目昆虫为食,通常单独或小群体活动,飞行高度平均7米,飞行弱而飘忽。
生长繁殖:繁殖期一般在局部雨季,如喀麦隆的4-6月和10-11月,加蓬的4-7月等。巢穴长30-60厘米,由两性共同挖掘,常在垂直的沙土或粘土岸壁上,巢室铺有干草和苔藓。每窝产卵1-3枚,通常2枚,由雌鸟单独孵化约19天,雏鸟由双亲喂养,约24-27天后离巢。
区别辨识:与白头锯翅燕相似,但头部全黑,尾巴更长。不同亚种在颜色和体型上有细微差别,如holomelaena亚种的覆羽为白色,orientalis亚种的覆羽为白色且尾巴分叉更深。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在部分地区普遍且数量众多,但在刚果盆地、苏丹西部、东非平原、赞比亚南部和津巴布韦中部并不常见。虽然不大量利用人工巢址,但自然栖息地的丧失可能对其造成影响。
地理分布:繁殖区域从尼日利亚东部至埃塞俄比亚南至安哥拉、津巴布韦北部和莫桑比克北部。holomelaena亚种在南非东南部至开普省繁殖。非繁殖季候,holomelaena亚种迁往北面。
其他:蓝锯翅燕的多个亚种有时被视为独立物种,尤其是东部的四个亚种,包括指名亚种pristoptera,可能被划分为东部粗翼燕,学名为P. orientalis。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蓝锯翅燕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