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短脚鹎(英文名:White-headed Bulbul,学名:Hypsipetes thompsoni),是雀形目鹎科短脚鹎属的鸟类。这独特的灰褐色鹎,以纯白色头部、玫瑰红色喙和橙色臀部最为显眼。分布于缅甸和泰国西北部,栖息于山地森林边缘及次生林。
外形特征:体长约20厘米,体重约42克。头部、上颈及喉部均为纯白色,仅在眼周有细黑纹环绕形成部分黑眼圈;背部均匀呈淡烟灰色,翅膀和尾巴为中灰色,边缘泛淡灰蓝;胸部至腹部淡烟灰色,臀部和尾下覆羽明显红栗色;虹膜浅黄色或棕黄色,眼睑边缘鲜亮朱红色或橙红色;喙珊瑚红色,尖端淡黄色或角质色;腿珊瑚红色,爪角质棕色或带橙色。雌雄相似,幼鸟整体偏棕色,头最初呈暗灰棕色,逐渐转白。
鸣叫特征:发出尖锐的喋喋不休、略似鹦鹉般的叫声,群居时尤为嘈杂。鸣唱为一系列重复而刺耳的两音节短语。
生活习性:偏好海拔900至2135米的开阔森林和森林边缘地带,冬季会降至低海拔,最低曾见于150米处。以昆虫为主食,通常成小群活动,最多可达20只,栖息于枯树上,飞行高度较高。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为3月至7月,在泰国北部。筑巢于低至2米的矮坡,巢由草籽茎、草叶和竹叶构成,隐藏于低矮的土坎中,有时位于陡峭清理过的斜坡上的植物茎上,离地面仅数厘米。一窝产2至4枚蛋,孵化和育雏期未知。
区别辨识:与相似的白头品种相比,体型和喙较小,缺乏蓬松的冠羽和喉羽,羽毛颜色更淡,尾下覆羽色彩丰富。叫声比更为尖锐和嗡嗡声。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缅甸北部至丹那沙林南部及泰国西北部。
其他:曾被归类于单型的Cerasophila属,现基于分子系统发育研究归入Hypsipetes属。别名包括Bingham's bulbul和brown-vented bulbul。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白头短脚鹎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白头短脚鹎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