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背短脚鹎(英文名:Chestnut Bulbul,学名:Hemixos castanonotus),是雀形目鹎科灰短脚鹎属的鸟类。因上体呈现栗褐色而得名。留鸟,广泛分布于中国南部(贵州、广西、湖南、江西、福建、广东、香港、海南岛)和越南北部的低山丘陵地区的次生阔叶林、林缘灌丛、稀树草坡灌丛及地边丛林等生境中。其头顶黑色略具羽冠,下体白色,具有独特的外观。
外形特征:这种鸟体型略大,长约21厘米。上体栗褐色,下体污白色。头顶黑色,略具羽冠,使其在同类中易于辨识。通常成小群至中群活动,有时与其他鸟种混群。
鸣叫特征:鸣叫声独特,为连续的三音节旋律,最后一个音节为柔和、嘶哑的哨声。此外,还发出一系列喋喋不休的啁啾声与咯咯声。
生活习性:栗背短脚鹎常成对或小群活动于乔木树冠层,也常在林下的灌木和小树上觅食。它们主要栖息在低山丘陵地区的次生阔叶林、林缘灌丛和稀树草坡灌丛及地边丛林等生境中。它们属于杂食性,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食,包括洋伞果、核果、乌饭果等植物果实与种子,同时也会食用鞘翅目、双翅目、鳞翅目、膜翅目、直翅目等昆虫。
生长繁殖:繁殖期通常在4月至6月,栗背短脚鹎会在小树或灌木枝桠上营建杯状巢。每窝产卵3-5枚,卵的颜色为洋红色,表面覆盖有紫色斑纹。
区别辨识:栗背短脚鹎的上体栗褐色和黑色羽冠是其显著特征,易于与其他物种区分开来。与灰短脚鹎的区别在于上体颜色和羽冠的差异。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栗背短脚鹎虽为中国特有鸟类,但在其分布范围内种群数量并不普遍,需注意保护。
地理分布: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南部地区,包括贵州、广西、湖南、江西、福建、广东、香港和海南岛等地。在国际上,其分布延伸至越南北部。
其他:栗背短脚鹎曾被认为是灰短脚鹎的亚种,但现已独立为一个物种。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栗背短脚鹎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栗背短脚鹎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