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红鹳

American Flamingo Phoenicopterus ruber

美洲红鹳(英文名:American Flamingo,学名:Phoenicopterus ruber),是红鹳目红鹳科火烈鸟属的鸟类。又名: 加勒比海红鹳,大型鸟类。其鲜艳的朱红色羽毛,尤其是翅膀基部的光泽闪亮,使其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分布于西印度群岛、南美的科隆群岛、加勒比岛屿及北巴西等地。该物种曾与大红鹳被认为同种,但现今普遍认为是独立物种。

外形特征:美洲红鹳体长120-145厘米,翼展可达140-165厘米,体重2100-4100克。雄雌外观相似,全身羽毛主要为亮丽的朱红色,翅膀基部尤为闪亮。嘴形似镰刀,细长弯曲,前端黑、中间淡红、基部黄,眼睛小而黄。颈部弯曲呈‘S’形,双腿细长红色,脚趾间有红色全蹼。相较于大红鹳,其体型略小,羽色更鲜艳。

鸣叫特征:具有类似雁类的双音‘ka-hank’或‘ka-rrak’的鸣叫声,音质从鼻音喇叭声到嘶哑的吠声不等。大群觅食时常保持连续的‘kucking’声。

生活习性:喜群居,常见成千上万只聚集,叫声震耳欲聋。栖息于盐湖、泥滩和浅水咸水湖泊。飞行时颈部和双腿伸直,若一只起飞,常引发群体跟随。食物以藻类、原生动物、小蠕虫和昆虫幼虫为主,偶尔食用小型软体动物和甲壳类。进食时,头部翻转,用喙左右扫动过滤食物。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变化较大,通常在5月至8月间。筑巢于低海拔沿海地区,巢为截顶的泥锥,顶部有浅碗。每窝产一枚白色蛋,孵化期28至32天。幼鸟出生后不久便换上较暗的绒羽,约65至90天离巢。

区别辨识:大红鹳相比,美洲红鹳羽色更红,体型较小,嘴尖更黑。加拉帕戈斯群岛的个体更小,蛋也更小。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全球种群估计超过200,000只,其中129,000-217,000只在巴哈马/古巴,40,000只在墨西哥,50,000只在南加勒比海,490只在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种群稳定但脆弱。

地理分布:分布于南美北部的科隆群岛,加勒比海岛屿,包括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古巴、牙买加、海地、多米尼加共和国、巴哈马、维尔京群岛和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以及南美北部的巴西、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海岸线。在北美洲,见于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北部沿岸,以及美国南部佛罗里达州,但后者现仅限于偶然访问。

其他:曾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南部大量存在,但在1900年左右几乎被灭绝,现仅偶尔出现。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美洲红鹳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美洲红鹳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