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褐冠鹎

Ochraceous Bulbul Alophoixus ochraceus

白喉褐冠鹎(英文名:Ochraceous Bulbul,学名:Alophoixus ochraceus),是雀形目鹎科冠鹎属的鸟类。常见于低地森林。其特征为橄榄褐色调,具蓬松白色喉部和飘逸的顶冠。分布于中南半岛及中国东南沿海区域,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名录。

外形特征:体型介于19至22厘米,体重约35至54克。体色以橄榄褐色为主,头顶部有一撮半竖立的羽毛形成顶冠,喉咙部位的羽毛呈白色且常膨胀。脸部灰白或灰褐色,耳羽灰褐,头部上方红褐色,与脸部颜色界限分明。背部橄榄棕色,尾上覆羽稍带赤褐色,翅膀橄榄棕色,边缘较亮。尾巴深色,略带橄榄棕色,尖端较淡。下巴和喉咙白色,与脸部色彩对比明显。胸部及腹部灰褐色,侧面及腹侧较暗,羽毛边缘呈暗黄奶油色,有时微带黄色。下尾覆羽均匀浅黄褐色。虹膜颜色从深棕到暗红,变化可能与性别有关。喙上颌深棕色,边缘及下颌较淡灰色或银色。腿色从肉色到紫棕色。雄鸟平均比雌鸟大,虹膜可能更红。幼鸟翅膀和尾巴比成鸟更赤褐色,虹膜较暗。

鸣叫特征:发出一系列响亮、刺耳的‘chek’声;其多变的歌声悦耳且有旋律感。

生活习性:栖息于低地至海拔1670米的常绿阔叶林,偏好成熟或再生至密闭树冠结构的森林。主要以浆果和其他果实为食,偶尔捕食昆虫。通常结成4至8只的小群,活跃于树冠下层或中层,偶尔出现在树冠。

生长繁殖:繁殖期为2月至6月。筑巢为深杯状,悬挂在树枝上,由细枝和干叶构成,内衬黑丝纤维。每窝产卵2至3枚,少见4枚,卵壳粉白带有深红色斑点,尺寸约为25mm x 17.5mm。孵化和育雏期信息未知。

区别辨识:与近缘的白喉冠鹎相似,但体型较小,上体颜色更深、更偏褐色,下体颜色较暗淡,顶冠较短。与白喉冠鹎的区别在于体型略小、顶冠更短、上体颜色更暗且少橄榄色,下体无黄色调。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东南亚从缅甸南部经越南南部至马来半岛,以及苏门答腊岛。

其他:最近被发现与本南白喉褐冠鹎在羽毛和鸣叫上有差异,之前认为是同一种。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白喉褐冠鹎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