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须冠鹎(英文名:Yellow-bearded Greenbul,学名:Criniger olivaceus),是雀形目鹎科须冠鹎属的鸣禽。中等大小的雨林鹎,体长约18厘米,具鲜明的黄色喉羽。整体为暗橄榄绿,尾羽褐色,眼周具蓝灰色裸皮。主要分布于西非几内亚湾沿岸,自塞拉利昂东北部向东延伸至加纳中南部,栖息于低地原始及成熟次生常绿或半落叶林。
外形特征:成鸟头部及上体橄榄绿色,头顶常稍暗呈褐色;耳羽具黄白色细纹,眼圈为稀疏蓝灰色羽毛,尾羽微带赤褐色,喉部鲜黄,与绿色下体形成明显对比,腹部中央略带黄色;虹膜深褐至红褐色,喙深灰色,腿蓝灰色。两性相似。幼鸟上体更褐,下体较暗淡,但一接近成鸟大小的亚成体与成鸟几无差异。
鸣叫特征:鸣唱为3–4个短促、低沉的音节,第三音略加重,如“whut-chruw-chruw”,整体结构似红尾须冠鹎但音调更低、缺乏欢快感;与近缘种白须冠鹎的鸣唱几乎无法区分。
生活习性:主要栖息于低地原始及发育良好的次生常绿或半落叶林,偶见于利比里亚的河岸林,一般不到海拔900米以下。通常单独或成对活动,也以家庭小群出现,常与其他鹎类混群。多在3–10米的中下层觅食,偶尔上达25米,较西须冠鹎活动层次更高。以昆虫为主食,兼食小型果实;具在垂直枝干或树干上攀爬觅食的独特习性,似普通䴓。
生长繁殖:繁殖信息零散:利比里亚9月见搬运巢材个体,11月见绒羽雏鸟及繁殖雌鸟;1月见接近成鸟大小的亚成体。塞拉利昂4月见依赖亲鸟的幼鸟;科特迪瓦4月与11月亦见幼鸟;几内亚5月见繁殖状态个体。巢与卵等细节尚缺。
区别辨识:比西须冠鹎体型小,胸、耳羽及背部无灰色斑驳,眼圈明显,喉羽较短且不常“膨胀”;与红尾须冠鹎相比,喉部黄色而非纯白;与Criniger icterinus相比体型更大且胸腹部明显更深色。
保护现状:IUCN: VU(易危)。为“上几内亚森林”局限分布种。因栖息地破碎化及持续采伐、农业扩张而稀少至局部不常见;利比里亚西北部及东北部相对常见,估计全国约12万对;塞拉利昂戈拉森林约750–1600只;科特迪瓦泰国家公园稀少而东部的亚波保护区稍多;加纳比亚及卡库姆国家公园亦有记录。
地理分布:繁殖区:西非自塞拉利昂东北部和几内亚东南部向东经利比里亚、科特迪瓦至加纳中部。非繁殖区:无迁徙记录,推测为留鸟。
其他:分子研究提示本种与红尾须冠鹎为姐妹种;曾被认为与白须冠鹎为同一种。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黄须冠鹎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黄须冠鹎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