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尾须鹎(英文名:Green-tailed Bristlebill,学名:Bleda eximius),是雀形目鹎科须鹎属的鸟类。色彩鲜明、栖于雨林的须鹎,尾外侧羽端亮黄、头顶具蓝灰色裸皮,为西非上几内亚森林区特有种。它体型粗短,羽色以橄榄绿与金黄为主,常见于低地常绿及半落叶林的下层,常跟随行军蚁群觅食。
外形特征:体长21.5–23厘米;雄鸟46–52.5克,雌鸟42–46.5克。体型粗短,嘴厚而具发达须羽。脸侧橄榄绿,自嘴角经喉侧至耳羽后缘有深色纵纹;眼先暗橄榄黄,眼上方呈半圆形蓝灰裸皮,最宽处位于眼后;耳羽后有小型黄色羽斑。上体与尾均橄榄绿,仅最外侧三对尾羽具黄色窄端,最外侧尾羽端黄约10毫米并向内侧递减。下体亮金黄,胸侧及两胁带橄榄色。虹膜栗褐;嘴深蓝灰,下嘴较淡或泛蓝;脚带蓝晕的肉白色。雌雄同色,雌鸟略小;幼鸟资料缺如。
鸣叫特征:鸣声为一系列纯净、振动的哨音“hee-huu-huu-hu-heeu”,音质与须鹎相似。叫声包括短促鼻音“kyop”,有时紧接快速的“kiuwkiuwkiuwkiuwkiu”。
生活习性:留鸟。主要栖息于低地常绿及半落叶原始林与成熟次生林,偶见于利比里亚海拔1450米处。单独或成对活动,常加入混合种鸟群,并固定跟随矛蚁(Dorylus)蚁群觅食。极为隐蔽羞怯,多在地面或3米以下低层取食,罕见高于3米。食物包括甲虫、蚂蚁、毛虫、蜘蛛、马陆等节肢动物及小型蛙类。
生长繁殖:利比里亚10月曾见幼鸟离巢,8–10月鸣唱最活跃,6–8月、10月及12月有繁殖态个体;科特迪瓦9月亦发现繁殖态个体。其余繁殖细节不详。
区别辨识:与灰头须鹎区别:本种头颈橄榄绿而非灰色,具眼上方裸皮及黄色眼先,尾羽黄色端斑较窄。与须鹎区别:本种尾羽绿色且仅具黄色端斑,尾非红褐色;鸣声亦有差异。
保护现状:IUCN: NT(近危)。
地理分布:繁殖区与非繁殖区均为塞拉利昂向东至加纳西南部。
其他:历史上曾与黄眼先须鹎(含ugandae亚种)被视为同一种,但声学及形态学研究确认二者为独立种;最新遗传数据亦强力支持当前分类。本种无亚种分化。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绿尾须鹎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绿尾须鹎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