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䴙䴘

Silvery Grebe Podiceps occipitalis

银䴙䴘(英文名:Silvery Grebe,学名:Podiceps occipitalis),是䴙䴘目䴙䴘科䴙䴘属的鸟类。广泛分布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从哥伦比亚至智利北部和阿根廷西北部,向南延伸至智利、阿根廷直至火地群岛,以及福克兰群岛。这种小型潜鸟体长23-28.5厘米,重约340-400克。通常在湖泊和水库中成群活动,有时数百只聚集在一起筑巢,且在冬季南迁至沿海水域。

外形特征:银䴙䴘具有独特的外观特征,头部呈黑褐色,上颈部有一圈黑褐色杂棕色的皱领,上体黑褐色,下体白色。其嘴窄而尖,呈黑色,虹膜为红色,眼先、颏、上喉呈黑褐色,下喉、耳羽、颈侧为红栗色。前胸、胁、肛周灰褐色,前胸羽毛尖端苍白或白色,后胸和腹部为丝光白色,略沾灰褐色。脚为石板灰色,趾端具阔爪,趾侧具瓣状蹼膜。整体而言,银䴙䴘的身体适应了水中生活,脚位于身体的后部,适合潜水。

鸣叫特征:银䴙䴘发出一系列微弱的“chek”或“chook”叫声,有时在争斗中会发出短促的颤音,夹杂着低沉的‘chk’音符。

生活习性:银䴙䴘几乎一生都在水中度过,它们通常集群生活,不擅长飞行。它们在水中游泳时主要依靠脚,很少在陆地上行走。银䴙䴘能潜水觅食,主要食物为水生昆虫及幼虫、甲壳动物、软体动物、无脊椎动物、小鱼和水生植物等。它们偏好淡水湖泊、沼泽的植物丛中栖息。

生长繁殖:银䴙䴘在每年10月份繁殖季节时,在水面植物的遮掩下筑建浮动的巢穴,用芦苇、杂草和一些粘土构成。11月至12月间产下2枚卵,卵初产时为蓝绿色,随孵化逐渐变为锈褐色,大小约为51.5×35.8毫米。孵化期为20-23天,雏鸟属早成性,全身密生绒羽,能在出生后不久自由活动。

区别辨识:银䴙䴘秘鲁䴙䴘(学名:)极为相似,尤其是在北部种群中,但可以通过其灰白色的喉部和黑褐色的头部区分开来。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银䴙䴘分布于南美的安第斯山脉中,从哥伦比亚南部至智利北部和阿根廷西北部,向南至智利、阿根廷,直至火地群岛,还包括福克兰群岛。在非繁殖季节,它们可能北迁至帕拉圭、玻利维亚南部和巴西南部,以及乌拉圭。

其他:银䴙䴘有两个亚种,一些分类系统认为它们应视为独立的物种。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银䴙䴘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银䴙䴘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