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臀鹎(英文名:Brown-breasted Bulbul,学名:Pycnonotus xanthorrhous),是雀形目鹎科鹎属的鸟类。由John Anderson于1869年首次描述。其分布于中国中部、南部至缅甸和泰国北部的次生阔叶林、栎林、混交林边缘。以其黑顶、白喉、橙黄色臀部和特有的棕色胸带著称。在农业景观中较为常见。
外形特征:中大型,体长约20厘米,体重24-31克。头部黑色,眼至眼下、颈背、耳羽及颊纹为黑色;喉部至腹部白色,与明显的棕色胸带形成鲜明对比。两胁及下腹部微染淡灰褐色,尾下覆羽深黄或橙黄色。虹膜棕色至深棕色,喙黑色,腿暗棕色至黑色。幼鸟色泽略暗,胸带不明显,头部标记偏褐色,上体更暗。亚种andersoni胸带不显著或缺失,体色略淡。
鸣叫特征:鸣唱为快速重复的简单音节“chirriwu’i whi’chu whirri’ui”等,伴有尖锐的‘chi’或‘brzzp’叫声,以及薄脆的‘ti-whi’声。
生活习性:栖息于次生林、灌丛、高草、花园和山地溪边植被,偏好有黑莓和蕨类覆盖的山坡。常活动于海拔1000-2300米,有时低至600米,最高可达中国南部4275米。冬季可能向较低海拔迁移。以水果、种子和昆虫为食,善于从多种植物中获取果实。
生长繁殖:繁殖季为4月至8月,主要集中在5月至6月。筑杯状巢,一般位于低矮植被中,如黑莓丛中,距地面约1米。每窝产卵2-4枚,通常2枚,淡灰白色或淡红色,带有紫色斑点。
区别辨识:与白喉红臀鹎的区别在于喉部洁白,耳羽褐色,胸带灰褐,尾端无白色。与白头鹎的区别在于耳羽褐色,翼上无黄色,尾下覆羽颜色更深。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在中国某些地区较为丰富,如贵州的农业景观和缅甸的Bhamo区及Ruby Mines。
地理分布:分布于中国中部、南部至缅甸和泰国北部,主要栖息地为次生林、灌木丛、农田附近的丛林和竹丛中。在中国,可见于甘肃、陕西、河南、长江流域以南、四川、西藏、云南等地。
其他:容忍高程度生境退化,适应力强。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黄臀鹎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黄臀鹎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