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头百灵

Crested Lark Galerida cristata

凤头百灵(英文名:Crested Lark,学名:Galerida cristata),是雀形目百灵科凤头百灵属的鸟类。因头部具显著羽冠而得名。该种遍布欧洲、亚洲及非洲的干旱平原与稀疏植被区,是全球分布最广的百灵之一;其亚种多达六十余个,羽色随当地土壤色调变化而深浅不一。

外形特征:全长约17–19厘米,体重约35–50克。体形敦实,具尖长羽冠、长而直的喙、翅短圆、尾极短。成鸟上体沙褐并密布黑褐色纵纹,翼下覆羽及腋羽呈明显锈红色,飞行时尤为醒目;下体乳白,胸及两胁具黑色点斑或细纹。雌雄同色,幼鸟羽冠较短,上体具白色点斑,胸斑呈点状而非纵纹。

鸣叫特征:雄鸟鸣唱悠长而繁复,由哨音、颤音、啭鸣及滑音交织而成,频率2.5–4.5 kHz,常持续数分钟,并模仿其他鸟声;短曲为0.75–2.0 s的重复短语。常见哀婉的“ch’wee”或“twee-tee-too”叫声,飞行时发出上扬的“tuuwee”音。

生活习性:主要栖于低海拔干旱平原、农田、路边及半荒漠,海拔可达2300 米。多为留鸟,局部具游荡或短距离迁徙习性。单独或成对在地面奔走觅食,非繁殖季可结成小群;以昆虫(甲虫、蚱蜢、幼虫等)及杂草种子为主,春夏季偏重昆虫,秋冬偏重种子。

生长繁殖:繁殖期因地而异:欧洲3–7月,非洲9月至翌年6月,印度3–8月;每年可育2–3窝。雄鸟在30–200 m高空作持续3–4分钟(最长37分钟)的鸣唱飞行。雌鸟单独在地面凹坑内筑巢,铺草叶,窝卵3–5枚,孵化11–13天,双亲育雏9–13天,雏鸟20天可完全飞行。

区别辨识:短嘴凤头百灵极似,但凤头百灵喙更长且下喙直,羽冠更长更尖,翼下锈红色更浓,且通常栖于更开阔的生境。羽色通常比云雀更灰更深。各亚种间以羽色深浅、条纹密度、喙长及翅长区分。

保护现状:IUCN: LC(无危)。在欧洲局部种群衰退,已绝迹于挪威、卢森堡、瑞典、瑞士等国,但在西亚、中亚、南亚及非洲大部仍广泛且数量丰富。

地理分布:繁殖区横贯伊比利亚半岛、欧洲温带、小亚细亚、中东、中亚、印度次大陆至朝鲜半岛;非洲沿撒哈拉边缘及尼罗河谷分布,并见于肯尼亚、加纳、中非共和国、喜马拉雅山麓等孤立小种群。非繁殖区主要为阿拉伯半岛至印度一带的越冬扩散区。在中国见于新疆、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及东北等地。

其他:马拉巴凤头百灵(G. c. macrorhyncha / randonii)曾被视为独立种,现并入凤头百灵;其与凤头百灵其余亚种在形态、鸣声及遗传上存在差异,未来或再度拆分。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凤头百灵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凤头百灵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