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云雀

Oriental Skylark Alauda gulgula

小云雀(英文名:Oriental Skylark,学名:Alauda gulgula),是雀形目百灵科云雀属的鸟类。俗名: 朝天柱、百灵、阿兰、天鹨、阿鹨、告天鸟、大鹨,分布于中国南部、印度及亚洲中部的云雀属鸟类。体长约16厘米,上体呈黄棕色条纹,具短羽冠和白色尾羽。在中国南方及沿海地区广泛分布,常见于近水草地。

外形特征:小云雀体长约15.5至18厘米,体重24至30克。体型结实,嘴长适中且较细,尾部较短,初级飞羽突出不明显,具小而可竖立的羽冠。成鸟有清晰的淡黄色眉线;头顶和背部呈温暖的红棕色,密布深褐色条纹;翅膀颜色为深灰褐色,覆羽和三级飞羽尖端和边缘为淡黄色;飞羽边缘狭窄红棕色;尾羽深褐色,中央一对羽片边缘棕色,最外一对淡黄色红棕色;腹部淡黄色红棕色,胸膛颜色最深,胸腹部有黑色条纹延伸至侧腹;喙淡粉红色,鼻基部暗灰色;腿淡粉红色。雌雄羽毛相同,雌鸟平均体型略小。幼鸟具明显的白色羽缘和深色亚端带,与云雀幼鸟极其相似。各亚种在体型、嘴长比例、颜色和条纹强度上有所差异。

鸣叫特征:小云雀的鸣唱在飞行中进行,有时自地面或栖木发出,为一连串悠长的颤音和啾啾声,夹杂短促的哨音,与云雀的鸣唱相似但变化较少,重复较多,频率范围较窄。最常见的叫声为短暂的爆破音,与云雀的叫声明显不同;繁殖季节的一些叫声则更接近云雀

生活习性:小云雀栖息于开阔地带,偏好短草覆盖的生境,如草原、耕地、盐沼海岸湿地、河湖边缘、稻田周边和半沙漠地带,偶尔出现在大型森林空地,通常避开密林或破碎地形。分布于低地和中海拔区域,局部可达4300米的高度。在欧亚大陆东部和东洋区取代云雀,但在某些地区出现在更高海拔,更多见于湿地边缘和半沙漠。

生长繁殖:繁殖期主要在3月至8月,印度大部分地区集中在4月至6月,南端部分地区为11月至翌年4/5月,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则在5月至8月,通常育两窝以上。雄鸟在高空进行求偶飞行,长时间悬停并振动翅膀,尾巴保持闭合状态。巢为杯状,由草构成,内部铺设细草、毛发或根须,位于地面凹陷处,通常由草丛或土丘遮蔽。每窝产卵2至5枚,通常为3枚,孵化由雌鸟单独或双方共同承担,孵化期10至11天;雏鸟由双亲喂养,约10天离巢,数日后羽翼丰满。一项研究显示,在青藏高原东北部3400米高度,平均窝卵数为3.3枚,平均孵化期12.4天,育雏期9.7天,一季尝试繁殖2至3次,巢成功率41.3%,巢穴失败主要是由于捕食,尤其在山鼠密度较高的区域。

区别辨识:小云雀与鹨属鸟类相比,嘴部更为厚重,飞行姿态柔和且不同。与歌百灵的区别在于,小云雀翼上无棕色斑块且行为上存在差异。与云雀和日本云雀的区别在于体型较小,飞行时白色翼缘较小,叫声不同。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小云雀广泛分布于东洋界和亚洲中部。繁殖区域包括中国南部、印度、亚洲中部等地。非繁殖期间,它们向南迁移至其范围内的南部区域。

其他:小云雀可能在中、南、东南及中国东部部分地区显著减少,这可能是由于适宜栖息地的消失所致。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小云雀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