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索云雀(英文名:Raso Lark,学名:Alauda razae),是雀形目百灵科云雀属的鸟类。以其独特的大型喙和灰色调的羽毛著称。由于分布范围极小,拉索云雀被认为是极度濒危的物种。
外形特征:拉索云雀体型小巧,体长约12至13厘米,体重约18至28克,雄鸟平均重24克,雌鸟平均重20克。其特征为厚实而略向下弯曲的喙,给人一种前重后轻的感觉,翅膀相对短小,尾巴短,头顶有小而可竖立的羽冠。眼周有淡色区域,有时呈现眼镜状外观,上体呈灰色,有暗淡的条纹,翅膀和尾巴颜色更深,翼覆羽有淡色尖端,外侧尾羽大部分为白色。喉咙为白色,其余下体为淡奶油色,胸部有黑色条纹;喙为蓝灰色,下颚基部呈白色;腿为淡粉色。雄鸟和雌鸟在外表上相似,但雌鸟在所有测量值上明显小于雄鸟,翅膀平均长80毫米(雄鸟为87毫米),喙长12.2毫米(雄鸟为14.6毫米)。幼鸟具有强烈的红棕色色调,特别是在耳羽和下背部,上方有淡色羽毛边缘,胸部标记更加模糊。
鸣叫特征:雄鸟的歌声是在飞行或地面时发出的液态‘chirr-irr-ipp’或‘chirru-dirru’的变奏,以爆发的形式给予,其间有频繁的间隔,有时间隔比歌唱的时间更长,类似于的叫声。通常的叫声为‘chirr-irr-ipp’,就像在飞行中歌声的一部分。
生活习性:拉索云雀主要栖息于腐烂熔岩平原的平坦部分,海拔大多低于50米。它们强烈依赖干河床(ribeiras)和零星的沙地,这些地方在降雨后能支持低矮植被;还与岛屿南部海岸的低悬崖顶部的草地相连。在非繁殖季节,相当一部分种群会迁移到岛屿东端的砾石谷地。它们以多种植物和昆虫为食,包括种子、鞘翅目昆虫(Coleoptera)和海洋腹足类动物;也会吃渔民丢弃的食物残渣。为了挖掘Cyperus bulbosus的地下球茎,它们会使用喙挖掘深达10厘米的洞,挖掘时间大约为3分钟才能获得一个球茎。雄鸟通过驱赶正在挖掘的鸟儿并占据洞穴来增加食物摄入率,有时会激烈保卫多个洞穴。
生长繁殖:拉索云雀的繁殖活动主要在10月至12月间,随降雨发生,但雨季可能出现在一年中的任何时间,繁殖记录几乎贯穿全年。它们是单配偶制,雄鸟密切守护伴侣。雄鸟会在垂直上升至约30米的高度,悬停,然后陡峭下降,全程唱歌,展示持续时间平均2分钟,最长可达15分钟。巢建在地面,深度铺垫草层,类似于百灵属其他物种,通常位于低矮植物Zygophyllum simplex下。每次产卵1至3枚;仅雌鸟孵卵,由雄鸟在巢中喂养,孵化期至少12天;雏鸟期未记录;若巢被掠食,会立即开始新的筑巢,有时使用原巢的衬垫。
区别辨识:拉索云雀与云雀的区别在于体型较小,喙更长且明显更大,羽毛颜色更偏灰色,缺乏红褐色调,飞行时不显现出翅膀边缘的白色。雄鸟和雌鸟在外表上相同,但雌鸟在所有尺寸上都显著小于雄鸟。
保护现状:IUCN:CR(极危)。拉索云雀的分布极为有限,仅限于Cape Verde群岛。总数量极其稀少,与降雨量密切相关,长期干旱后可能降至仅十对。尽管数量极少,但在适宜地区密度可以非常高。沙漠化是长期的最大威胁,因为其种群水平主要由降雨决定。猫或鼠的潜在引入是另一个严重威胁。
地理分布:拉索云雀仅分布在非洲西北部马卡罗尼西亚地区的拉索岛(Cape Verde Is.)。
其他:拉索云雀的性别比例严重失衡,雄鸟数量远多于雌鸟,这可能与其不同的喂食策略有关。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拉索云雀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拉索云雀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