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氏沙百灵(英文名:Botha's Lark,学名:Spizocorys fringillaris),是雀形目百灵科沙百灵属的鸟类。这小型鸣禽,体长约13-14厘米,体重介于16-21克之间。拥有鲜明脸部标记和橙粉色锥形喙。分布于南非东北部的自由州和西部Mpumalanga省的高地,偏好在粘土土壤上的短山地草原。该物种曾在Alauda、Calandrella等属中分类,现归于沙百灵属。
外形特征:博氏沙百灵体态紧凑,上体灰褐色,重叠着浓密的黑褐色条纹,下体偏白,胸腹和侧边略带黄褐色,有细小的暗褐色条纹。眼纹深色,耳羽淡棕色,带有轻微的暗色斑点。翅膀和上翼覆羽为暗棕色,边缘呈淡色;尾部暗棕色,最外侧两根尾羽有宽白边。喙橙粉色,尖端稍暗;腿粉红。雌雄相似,幼鸟颜色更深,上体有淡色边缘,呈现斑点或鳞片状外观,喙角质色。
鸣叫特征:雄鸟的歌声干涩,从地面或飞行中发出‘tchiree’或‘teez-rrr’的声音。群飞时发出柔和的‘tirrup tirrup’或‘chuk’叫声,有时群体齐鸣。
生活习性:栖息于短山地草原,偏好排水良好、过度放牧或裸露践踏的区域,常见于牛栏附近和踩踏区,避开高草和岩石地带。以种子和昆虫为食,包括甲虫和蛾类,单独或成对觅食,非繁殖季节形成小群。偶尔会从空中捕捉昆虫。定期饮水,尤其是在炎热干燥天气。
生长繁殖:繁殖期为11月至1月,一夫一妻制。巢筑于地面,通常位于几株短草之间,呈开放的杯子状,衬有草,有时加羊毛或毛发。每窝产卵2枚,偶尔3枚,由双亲共同孵化,孵化期未知。雏鸟由双亲共同照料和喂食,成鸟觅食范围主要在巢穴周围50米内,但也会超出至200米以外。雏鸟成长期不明,初步统计繁殖成功率约为53%。
区别辨识:与粉嘴沙百灵相比,博氏沙百灵侧边有模糊的条纹,而粉嘴沙百灵侧边无条纹。博氏沙百灵的上体颜色更冷,下体更淡,尾侧白色(而非淡黄色),喙较小且粉红程度较低。
保护现状:IUCN:EN(濒危)。全球估计数量为1500-5000只,全部分布在私人土地上,数量正在减少。其生境因农业活动而受到严重破坏。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于南非东北部的自由州东部、Gauteng省东部和Mpumalanga省西南部。分布区域覆盖约43,000平方公里,但实际分布稀疏且零散。
其他:博氏沙百灵的保护措施包括研究其分布决定因素和评估其对不同草地管理实践的敏感性,如火的使用和不同强度的放牧。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博氏沙百灵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