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氏沙百灵(英文名:Stark's Lark,学名:Spizocorys starki),是雀形目百灵科沙百灵属的鸟类。小型鸣禽,特征为拥有一张苍白而略显肿胀的厚实鸟喙,眼睛为褐色,腿脚呈淡粉色。分布于安哥拉西部至南非中部,偏好干旱或半干旱草原环境。
外形特征:斯氏沙百灵体长13-14厘米,体重16-22克,上体呈浅褐色,伴有模糊的暗色条纹。头部有可竖立的冠羽,脸庞素净,有明显的眉线。胸部有淡色底下的模糊条纹。喙部粗短,鼻孔被悬羽遮盖,翅膀尖长,尾巴较短,跗跖后缘钝圆,带有盾状鳞片,后爪长而直。
鸣叫特征:斯氏沙百灵的鸣唱包含一系列较长、略显单调的啾啾声和颤音,偶尔夹杂着悦耳的哨音,多数乐句会重复3-5次再转换到新的乐句。飞行或受惊时发出轻柔的‘chipping’声。
生活习性:栖息于干旱或半干旱的平原草地和砾石地带,而非沙质地。在雨后会出现小至大群的群体,有时与灰背雀百灵或淡岩鹀混群。它们在地上或小群中觅食,偶尔形成数百至数千只的大群,常与或混合。以种子、昆虫和绿色植物为主食。
生长繁殖:在雨季后的3月至5月间繁殖,有时全年均可繁殖。单配制,巢建于地面草丛或灌木基部,通常面向南方或东方以避午后阳光。每窝产2-4枚蛋,平均2.7枚,孵化期11-13天,双亲轮流孵化。雏鸟出生时披覆长而柔软的绒毛,以匹配巢内草茎颜色,由双亲共同照料。
区别辨识:与其他沙百灵属物种如粉嘴沙百灵和斯克氏沙百灵相比,斯氏沙百灵体型略大,上体颜色更浅,嘴部更长且更淡。雌雄外观相似,幼鸟背部羽毛有白色尖端和更深的亚端横斑,看起来略暗且斑点更多。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安哥拉沿海平原(自南起从Porto Amboim,位于Cuanza Sul)、纳米比亚、博茨瓦纳西南部和南非西北部。
其他:斯氏沙百灵在分类学上曾被归类于Calandrella和Eremalauda属,2009年被移至Spizocorys属。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斯氏沙百灵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斯氏沙百灵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