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歌百灵(英文名:Monotonous Lark,学名:Mirafra passerina),是雀形目百灵科歌百灵属的小型鸣禽。身长14厘米,体重介于21至28克之间,上体黄棕色带黑色斑点,胸部浅黄色,腹部颜色更淡,白色脖颈明显。分布广泛,主要见于非洲南部,包括安哥拉、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南非、赞比亚和津巴布韦。
外形特征:雀歌百灵体态中等偏小,紧凑,喙部较小。面部素净,眼眉线不明显,上体为带有条纹的黄棕色,翼部有显著的红棕色斑块,胸部轻条纹,浅黄褐色,与白色喉咙和淡色腹部形成鲜明对比。雄雌外观相似,幼鸟背部颜色更深,羽毛边缘呈浅黄色,呈现出鳞片状外观,胸部斑点更重。
鸣叫特征:雄性雀歌百灵会持续不断地发出短促、嘶哑的鸣叫声,每3-5秒重复一次,日以继夜,其歌声通常被描述为‘for-syrup-is-sweet’或‘tell-it-to-him’,声音连贯而单调,从树梢或灌木顶上歌唱,有时会在空中快速拍打翅膀上升5-10米后降落。
生活习性:偏好较为干旱的稀树草原和林地环境,包括摩帕尼树林和金合欢树林,经常出现在草地覆盖稀疏的地区,但在雨量充沛后也会进入半沙漠地带,前提是该地区至少有灌木可供其作为歌唱的立足点。其迁徙模式尚不清楚,似乎具有游牧特性,降雨后会大量出现繁殖。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与夏季雨水同步,通常在10月至次年3月,高峰期在1月。雄鸟会不停地在高处歌唱,或短暂展示飞行,上升至15-20米后再降落回栖息地。巢穴建在草丛中或紧靠草丛,呈深杯状,顶部有穹顶,侧面有入口,内部铺有干草和茎杆。一窝产卵2-4枚,通常是3枚,孵化和育雏细节未知。
区别辨识:与南非歌百灵相比,雀歌百灵略大,面部标记不那么明显。与拉塔库百灵的区别在于体型较小,面部图案更突出,包括眼眉线,以及不同的歌声和展示行为。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西安哥拉至中赞比亚和南部至南非北部。具体包括安哥拉、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南非、赞比亚和津巴布韦。
其他:雀歌百灵可能受到农业的影响,因为它会避开农田和果园,但在管理良好的牧场仍保持常见。其栖息地在保护区内得到良好代表,估计南非两大保护区(克鲁格国家公园和卡利加迪跨国公园)内约有50万只个体。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雀歌百灵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雀歌百灵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