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氏小䴙䴘(英文名:Alaotra Grebe,学名:Tachybaptus rufolavatus),是䴙䴘目䴙䴘科小䴙䴘属的鸟类。已灭绝的水鸟,原生于马达加斯加东北部的Lake Alaotra及周边水域。长约25厘米,短翼使其难以长途飞行。性别上无明显差异,但雄鸟略大于雌鸟。
外形特征:成年德氏小䴙䴘在繁殖季节具有黑褐色的帽状头顶,延伸至眼下方,背部和上体为深色;后颈和下脸、大部分颈部为棕色至栗色,逐渐变为下巴和喉部的白色,下颈至胸部边缘带沙灰色;两侧和侧腹灰褐色带红棕色调,腹部更偏肉桂色,带有深灰色斑点,腹部中央颜色更浅;虹膜淡黄色;喙黑色,尖端白色,嘴角处有淡黄色斑;腿绿色。非繁殖季节的成鸟颜色更淡,上体更棕,羽毛淡色部分有更多斑点,颈部栗色严重漂白;缺乏嘴角的淡色斑。雌雄羽毛相似,但雄鸟体型稍大。幼鸟似非繁殖季节成鸟,但颈部两侧有暗斑。
鸣叫特征:关于其声音和鸣叫行为的信息缺失。
生活习性:德氏小䴙䴘栖息于大型但浅的Lake Alaotra,湖岸原生密集植被,主要是纸莎草(Cyperus papyrus)和芦苇,以及覆盖睡莲(Nymphaea)的多个区域。它们被认为强烈定居,因短翼限制了飞行能力。1960年代和1970年代在高原其他湖泊和池塘的记录增加,暗示了一些移动性,但可能由Lake Alaotra的严重栖息地改变引发。德氏小䴙䴘几乎完全以小型鱼类为食。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似乎变化,1929年在4月至6月观察到繁殖行为,1960年在1月至3月。之后无更多信息。
区别辨识:与马岛小䴙䴘的区别在于喉咙和前颈为淡色带肉桂色,下体有斑点,淡色虹膜和深色喙。
保护现状:IUCN:EX(灭绝)
地理分布:原产于马达加斯加的Lake Alaotra及其周边湖泊,主要分布在非洲马达加斯加中东部的Lac Alaotra。
其他:最后一次确认的目击发生在1982年和1985年。由于已知威胁、物种的流动性不足和有限的分布范围,现在认为已灭绝。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德氏小䴙䴘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