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蓝山雀(英文名:Azure Tit,学名:Cyanistes cyanus),是雀形目山雀科蓝山雀属的鸟类。特征为头和下体几乎全白,体纹呈现淡灰色与亮丽的紫蓝色,拥有8个亚种。常见于俄罗斯、中亚、中国西北部等地的阔叶林、混合林及灌木丛中。
外形特征:灰蓝山雀体长约12-13厘米,体重介于10.6-16克之间。头部几乎纯白,眼线黑色,翼展蓝白条纹,胸部在中亚和中国中部的个体带有鲜黄斑块。尾部中央羽毛深蓝,边缘宽阔的白色尖端,外侧三对尾羽大部白色;上翅深蓝,次级飞羽和初级飞羽深灰,边缘深蓝,广泛地白尖。雌雄相似,幼鸟冠部淡灰,腹部常带奶油色或黄色调。
鸣叫特征:发出各种高音调叫声,包括清脆的‘tirr’声、颤音、颤鸣和连续的‘tsi-tsi-tsi t-t-t-t-t-t’声,以及变化丰富的歌曲,包含高音笛声后跟断断续续的颤音。
生活习性:偏好开阔的森林地带,包括轻度的落叶林、混合林,以及河岸柳树林。在非繁殖季节,倾向于沿森林边缘、灌木丛、半沙漠区和水边芦苇丛活动。饮食以小型无脊椎动物为主,也吃种子和水果。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为4月至6月,一夫一妻制,领域性强。巢由干草、苔藓、动物毛发等构成,通常位于树洞中,离地面2-4米。每窝产卵7-11枚,孵化期13-14天,雏鸟由双亲喂养,离巢时间约16天。
区别辨识:与蓝山雀相比,灰蓝山雀的头顶至颈背呈淡灰色,上体略深灰色,下体更少白色,侧腹灰色。叫声和歌声具有独特性,尤其是快速的‘chink-chit-it chink’声和严厉的‘trrrrit’声。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欧亚中部和东部,包括俄罗斯、中亚、中国西北部如新疆、青海、内蒙古、黑龙江等地。在中国大陆,主要分布在新疆。
其他:已知在某些年份会与蓝山雀杂交,产生Pleske's tit。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灰蓝山雀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灰蓝山雀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