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泽山雀(英文名:Marsh Tit,学名:Poecile palustris),是雀形目山雀科高山山雀属的鸟类。又名: 小仔伯、仔仔红、红子、小豆雀、唧唧鬼子、泥泽山雀,体长约12厘米,体重约12克,具黑冠与黑颈,脸颊白皙,背羽灰褐,翼及尾羽灰褐。全球分布广泛,尤其在欧洲和亚洲北部。繁殖季节为3月至5月,营巢于树洞中,巢精致,呈杯状,内垫柔软材料。
外形特征:体长11至12厘米,体重8.9至15克。具有光泽的黑色帽状头部和灰褐色背部,下颚至颈部有小而黑色的喉斑。雌雄外观相似,幼鸟与成鸟类似,但色泽较暗,光泽度较低。各亚种差异不大,主要体现在体型和羽毛色调上。
鸣叫特征:鸣叫声多样,最典型的是尖锐的"pitchuu"声,常连续发出"pitchuu-bee-bee-bee",可与褐头山雀的声音混淆。鸣唱丰富,包括响亮的重复单音符声,如"schip-schip-schip-schip-ship",更柔和的"tu-tu-tu-tu-tu",甚至甜美的"tyeu-tyeu-tyeu-tyeu-tyeu"。
生活习性:栖息于低地至亚高山的成熟落叶林,偏好有较高比例枯木和开阔下层植被的环境。主要食物为昆虫,春季和夏季以蜘蛛和昆虫为主,秋季和冬季转向种子、坚果和浆果。常在落叶林、果园和花园中觅食。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从3月底持续至6月,一窝产5至11枚蛋,通常为6至9枚,孵化期13至17天。幼鸟由双亲共同喂养,巢期16至21天。幼鸟离巢后仍被喂养七天,之后15天内独立。
区别辨识:与褐头山雀难以区分,主要通过声音、头部标记和行为特征。沼泽山雀头部的黑白分界线较为水平,脸颊和耳羽的对比更为明显。鸣叫声尖锐,有别于褐头山雀。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在中国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地理分布:分布于欧洲大部分地区,从西班牙北部至苏格兰东南部,东至俄罗斯西部,亚洲东部从阿尔泰山脉向东至日本北部和中国北部及西部。
其他:在英国,自1960年代以来,数量减少了近75%,可能与生存率下降和栖息地连接性丧失有关。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沼泽山雀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